全球功夫網訊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到戶外開展體育鍛煉,就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一項上佳的選擇。然而,盡管國家早已提出體育場地設施要納入城鄉建設規劃,但我市的許多體育愛好者,尤其是球類運動愛好者常會遇到這樣的尷尬:興沖沖地帶上裝備到運動場,不是發現場地早已被占,就是因各種原因無法入場。不少市民只能把人行道或小區空地當成臨時運動場。5月3日,我們對此展開了走訪調查。
尷尬:一“場”難求,人行道當運動場
5月3日下午,高新路人行道。兩個人手握球拍各站一頭,中間拉開5米左右的距離,就地在人行道上打羽毛球。當有人路過時,才暫停比賽。
“閑來無事想運動一下,可附近小區的運動場不對外開放,才把鍛煉的區域選在人行道上。”正在打球的張女士說,她一直喜歡打羽毛球,可惜居住的小區暫未設置運動場地,專業的場地收費不便宜,所以在小區門口的人行道隨便找了個地方過過癮。我們看到,張女士和同伴打球時的活動范圍占了一半人行道,路過的市民或是繞開,或是低頭通過。
然而,和張女士遇到的尷尬相仿,侯先生對缺乏球類運動場地也有話要說。幾年前,他和朋友組建了一支籃球隊,每周到附近的學校練球技。因為學校的球場不收費,所以打球的人特別多,去晚了根本排不上隊。有時實在想打球了,他和隊友只好花幾百元去附近的體育場,一到周末或節假日,有限的場館“哪怕有錢也訂不到”。有過多次這樣的經歷后,侯先生對打籃球的興趣大不如前:“為了幾個小時的運動,浪費大半天找場地、等位子,代價有點大。”
現狀:大部分公共運動場不對外開放
公共體育設施是城市綜合功能的重要載體,也是現代城市建設的閃光點。我們在走訪中了解到,我市現有的體育場地大部分集中在學校?紤]到學校安全、教學秩序等因素,很少有學校愿意將運動場地對外開放。
其中,在走訪部分駐潭高校時我們發現,除了早上和上課期間,學校的運動場地鮮有空閑的時候,天氣好的時候,籃球場、足球場幾乎人滿為患,到了周末情況更甚。相比較為開放的大學,市內大多數中小學校卻常是大門緊閉。
那么,是什么成為了學校運動場地開放的最大障礙呢?走訪中,部分學校的負責人幾乎給出了一致的答案:人員安全問題。他們表示,如果前來鍛煉的市民在學校出了意外,由誰來擔責?若將校門敞開,校內學生的安全又該如何保障?
除此之外,學校的日常管理及教學秩序勢必會受到影響;加之身邊曾有學校應群眾呼聲適當對外開放運動場地后,運動器材經常被人為破壞,損失無人承擔。
“事實上,隨著城市開發建設的推進,我們的教學、辦公和運動場地都已大面積縮水。”對于廣大市民無處運動健身的尷尬現狀,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專家說。
聲音:盡可能增加公共運動場地規劃
針對我市公共運動場地的現狀,市政協委員徐廣華表示,相比廣場舞這項群眾運動,各種球類(泛指羽毛球、籃球、足球、網球)運動則是青少年朋友的最愛。但與廣場舞不同,球類運動對場地的要求更高,可選擇的范圍相對較少。
“目前我市除了體育館、部分高校、大中型企業和大型住宅小區的區域設有球類運動場地外,其他區域為球類運動提供的公共運動場所很有限。”徐廣華建議,在規劃新公園建設或改造公園建設時,政府部門可考慮適當增加球類運動場所的規劃。其次,在給各住宅小區規劃安放公益健身器材時,可加入球類運動區域。
與此同時,不少市民則鼓勵各機關單位、學校加大開放力度。市民廖女士認為,盡管各大高校的運動場地對外開放,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滿足大眾需求。“各大中小學校就分布在居民區附近,開放這部分場地更為實際。”廖女士建議有關部門采取措施,合理規劃現有各類運動場地,加大對公眾開放的力度。
那么,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私人運動場呢?市民曾先生直言,成本太高是主因。按我市目前的運動場館均價計算,打場羽毛球的費用在50元上下,籃球、足球的費用則更高,這樣的“高消費”讓不少市民難以消受。
采訪中,我們從市文體廣新局獲悉,從2013年起,我市就啟動了體育場館免費(低費)、分時段對外開放項目,開放的數量為市屬場館,主要是市體育中心和市體育館。對方透露:“資金是依據財政每年體彩公益金的返還比例來投入,主要是用于每年為民辦實事項目,而且只限室外。”
各方聲音
政協委員:盡量多建設一些公共運動場地
政協委員徐廣華說,目前我市除了體育館、部分高校、大中型企業和大型住宅小區的區域設有球類運動場地外,其他區域為球類運動提供的公共運動場所屈指可數。
徐廣華建議,在規劃新公園建設或改造公園建設時,政府部門能否考慮適當加進一些球類運動場所的規劃。其次,在給各住宅小區規劃安放公益健身器材時,能否適當考慮加入一些球類的運動場所。
市民:鼓勵單位、學校加大開放力度
“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私人運動場呢,還不是因為運動成本偏高。”市民曾先生直言,按我市目前的運動場館均價計算,打場羽毛球的費用在50元上下,籃球、足球的費用則更高,顯然這樣的“高消費”讓大多市民,尤其是學生群體難以消受。
同時,各大高校的運動場地雖對外開放,但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無法滿足大眾需求。“各中小學校就分布在居民區附近,開放這部分場地更為實際。”因此,市民廖女士建議,有關部門應采取措施,合理規劃現有各類運動場地,鼓勵機關單位、學校加大對公眾開放力度。
主管部門:4年前已啟動相關項目
我們從市文體廣新局獲悉,從2013年起,我市就啟動了體育場館免費(低費)、分時段對外開放項目,開放的數量為市屬場館,主要是市體育中心和市體育館。
“資金是依據財政每年體彩公益金的返還比例來投入的,主要是用于每年為民辦實事項目,而且只限室外。”對方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