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的國粹,它以中華民族哲學思想為指導,注重內外兼修,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崇高境界,具有健身價值和技擊功能,它既可以強身健體、競技比賽、防身自衛,又能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她蘊涵著博大的中華教育文化,武術健兒們在運動場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頑強拼搏克敵制勝的精神,以及公允、誠實、誠虛、禮貌的道德作風,是一種高尚的社會美的體現。墨西哥的安東尼奧·佛洛雷斯在《論中華武術價值觀的世界化》一文中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做在他非?少F的科學研究所調查的幾種價值因素統計中,武術作為“教育文化”高居首位,可見中華武術精神豐富的文化內涵。二千多年來,隨著歷史變遷,中華武術歷代精華的不斷積淀,形成了內容豐富的武術道德,成為代代相傳,世世相承的民族精神的組成部分。“武德”一詞始見春秋《左傳》,它對武德的內容歸納為七點:禁暴、戢兵、保大、化公定、安民、和眾、豐財,各朝各代武林門派都有自己的武德標準和戒約。學拳宜作正大之事,不可恃藝為非,以致損行敗德,辱身喪命。”強調習武者要仁愛、守禮、忠誠、謙讓和寬厚。武術特殊的價值功能,對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保護人民利益,調節人際關系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例如運用武術的技術功能,既可以保護自己,又可以與壞人壞事作斗爭,維護社會的安定團結。當然,沒有武德也可恃強凌弱,為害四方,敗壞社會風氣。因此,在武術教育活動中,加強武德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形成的現代武德,要擯棄封建腐朽的東西,繼承精華,把武德教育與愛國精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青少年的品德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武術學習存在的問題。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著少年兒童的成長。大部分獨生子女家庭,長輩過分寵愛后生,影響了下一代人格的健全發展。意志薄弱,私欲膨脹,高傲自大,不懂禮節在一些學生身上有所體現,不少家長讓孩子練習武術,又怕孩子吃苦;一些家長讓孩子練武術,是為了冠軍,出人頭地,考試加分;還有家長讓孩子練武術,是為了減肥;更有家長是讓孩子練武術是為了長大了不受別人欺負,就幼兒園的孩子,學上一二拳后,就用稚嫩的小拳頭行使“自衛”權利。男生見女生受欺負,于是用拳術演繹英雄救美人的“壯舉”……;傳統武德教育的內容不可避免地帶有歷史的局限性。如帶有封建色彩三綱五常思想的“師命不可違”、“一徒不可二師”、“傳男不傳女”、“為朋友兩肋插刀”、“為哥們義氣賣命”等等,“文革”時武斗、社會上打群架時有發生,青少年打架斗毆和違法犯罪的比例也有所上升……。
所有問題阻礙了武德滲透,違背武術教育的宗旨,影響了武術教學的發展。為此,我進行了少年宮武德教育的實踐和課程體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