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功夫網訊 2023年7月29日,意拳第三代、形意拳第五代傳人張鐵良先生收徒儀式在北京四合苑食府隆重舉辦,張鐵良師徒及武術界同仁、各界嘉賓近百人歡聚一堂,共同見證。

張鐵良先生收徒儀式現場
張鐵良早年從師于河北形意拳第四代、意拳第二代傳人姚海川先生,學練形意拳和意拳,期間習拳刻苦,為人實在,得到姚海川先生認可,深得形意拳、意拳真傳。1986年,姚海川先生指定張鐵良收徒,傳承形意拳和意拳。1989年,姚海川先生首次參加了張鐵良的收徒儀式,并贈墨寶“國粹真魂”給予愛徒,其墨寶右上方寫道:“鐵良賢契存照”,然后將自己1957年創辦的“北京會友國術研究社”的圖章蓋在墨寶右上角,叮囑愛徒鐵良“保護好,將來有用”;“切記,靜思、善忍、止怒,練野蠻體魄,樹文明精神”。張鐵良在恩師的真誠傳授和教導下,不忘師恩,不負使命,幾十年來不斷壯大本支力量,直至目前,依然在本著意拳祖師王薌齋先生“修正身心,心明體健”以及恩師姚海川先生“練野蠻體魄、樹文明精神”的拳學思想,在健康身心的拳學大道上,與弟子們及同仁、同門們,不懈努力,為中華武術的推廣和弘揚而不遺余力。

張鐵良夫婦與八位見證師: 龐連福、張桂生、付文剛、張增瑞、李全有、張樹新、劉俊杰、王成
蒞臨張鐵良收徒儀式的武術界嘉賓有中國武術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國武協原副主席張山,北京市武協傳統武術工作委員會主任、三皇炮捶拳名家龐連福,北京申佰圣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申佰圣武術協會主席、北京武協原副秘書長申世友,北京西城區體總武術專委會副會長、北京武協通背拳專委會副主任、北京武協民族武術社秘書長張斌,北京武協八卦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子鳴武術研究會會長李秀人,原北京八卦掌研究會秘書長楊十明,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北京武協九翻武道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北達,絕覽武學會會長、原北京武協武術理論文史研究會副會長戴合明,原北京武協三皇炮捶拳研究會會長李孟然,原北京武當太乙神劍門功法研究會會長張桂生、秘書長王永健,原北京武協少林八法拳研究會會長劉寶華,北京四民武術研究社社長周寶昆、秘書長崔玉京,天橋中幡、天橋摔跤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傅文剛,北京市昌平區武協常務副主席、北京武協意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增瑞,北京王薌齋意拳發展中心秘書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王玉芳先生義子及衣缽傳人張樹新,北京意拳名家劉俊杰,中誠亞視國際傳媒副總裁、三項國際級三A裁判員、“戰神榜”世界綜合格斗冠軍賽總顧問王成,北京武協意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劉永生,意拳第二代名家楊德茂先生弟子史國才、張秉智、鄧全祥、袁治銘,昌武金寶生摔跤俱樂部.金龍跤館館長李庚年,中國式摔跤名家卜恩富先生弟子馬燕生,中國式摔跤名家李寶如先生愛徒、全國摔跤冠軍、北京崇文體校教練員馮升,武術名家、書法家李振峰、賈俊啟,北京武魂·武道有限公司總裁、原《武魂·武道》雜志主編邵守俊,梁式八卦掌名家張兆龍弟子高玉柱,武術研究者徐杰,國際宋氏形意拳總會副會長、WKF世界自由搏擊聯合會中國區名譽主席孫鐵海,北京七星螳螂拳推手研究協會會長尹廣福,雄安新區開發公司總經理蔡永華等。儀式由北京王薌齋培訓中心副會長、香港國際功夫總會王薌齋研究會會長、北京意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顧問李全有和張鐵良先生早期弟子陳繼軍共同主持。

北京王薌齋培訓中心副會長、香港國際功夫總會王薌齋研究會會長、北京意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顧問李全有和張鐵良先生早期弟子陳繼軍共同主持收徒儀式
張高毅、張子軒、王藝云、魏文彬四名新入門弟子按照傳統儀式拜入張鐵良先生門下,他們跟隨張先生習武3至7年。習武期間,他們熱愛傳統文化,對大德前輩所言“修正身心,心明體健,慧智善因”有認知、有追求,愿與張鐵良老師一道在研修拳術漸行拳道的大道上不負良知,同舟共濟。經過張鐵良的嚴格考研,對他們的人品、資質表示認可,終于如愿以償地拜入師門。龐連福、張桂生、付文剛、張增瑞、李全有、張樹新、劉俊杰、王成擔任見證師。

張鐵良夫婦與四名新入門弟子合影

張鐵良夫婦與新老弟子合影

張鐵良夫婦及八位見證師與新老弟子合影
張鐵良語重心長地對新入門弟子諄諄教誨,希望他們今后能和同門一道為中華武術的繼承和弘揚而努力,刻苦練功,修正身心;正確對待拳術,研習拳法,牢記“謙受益,滿招損”等至理名言,希望他們在拳學的道路上能有所建樹。
張高毅代表新入門弟子發言,向恩師這多年來對他們盡心盡力、毫無保留、悉心的教導表達衷心感謝,并匯報了跟隨恩師習武多年來的學練心得和收獲。他表示當秉持武道禪心之主旨,精研法理,勤習功夫,戒惰戒傲,嚴謹承學,活學活用,謙虛自己,目標堅定,不斷要求精進,親近同門,積極交流。力爭不辱師門,強健體魄,推廣武學,修持己心。祝愿師門興旺,同門精進。

張高毅代表新入門弟子發言
張鐵良早期弟子崔芳中代表老弟子發言,祝賀恩師再收高徒,為武術的發展傳承再展新枝,并由衷的歡迎幾位師弟進入師門。他號召同門師兄弟們團結一致,奮發圖強,刻苦練功,為武術的發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更加努力地團結同仁、同門,遵循薌老“博采眾長、去偽存真”的拳學理念,弘揚中華傳統武術,讓武術文化展現其應有的魅力。

張鐵良早期弟子崔芳中代表老弟子發言
張鐵良早期弟子孫志剛宣讀北京會友國術研究社師訓:宗師王翁薌齋拳學,文通武達、明心見道、遺形取意、揚由感通、自然中求生存、不驕一時之勝負,求千古真理。一、秉承宗師習拳之宗旨,利國利群、修正身心,心明體健、練野蠻體魄,樹文明精神。弘揚吾門事業為首要使命,永振本門世代相傳。二、師者,當以德為先、自正師范,與弟子共同研習拳道武學,授業解惑,以求真諦。三、徒者,當尊師重道、經學不輟;應習練有德、不辱師門,為振興本門做出自己最大努力。四、戒以武欺人,恃強凌弱;戒違法行為;戒藐視尊長;戒欺師滅祖。五、望吾輩弟子,切記門規、相互尊重、共同努力。凡吾門下弟子,切忌相互傾軋爭斗。對于道德敗壞者,清除門戶。

張鐵良早期弟子孫志剛宣讀北京會友國術研究社師訓
張鐵良致辭,向大家介紹了恩師姚海川先生武學生平。姚海川生于1917年,病逝于2004年,享年87歲。他8歲習武,初學從師深州八卦掌大師李老根先生,后師承形意拳祖師李老能嫡孫李振邦先生學練形意拳。1932年,因李振邦年事已高等原因,將他引薦給意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門下繼續學練形意拳,后學練意拳。姚海川一生酷愛武學、中醫、書法、道家等傳統文化,為人忠厚,勤勞樸實,生活節儉,以中醫為生,期間造福了許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他不僅僅崇尚武學文化,還有著滿腔的愛國情懷,年輕時曾報國疆場,在當時的29軍出任武術教員,為抗擊日寇揮灑著自己的青春熱血。張鐵良回憶在與恩師的長期接觸中,恩師的品行深深影響著他,恩師為人低調、不貪錢財、不重名利、淡泊一生。對弟子言傳身教、不厭其煩,把武術、道家文化、書法、中醫等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文化悉數傳承,為傳統文化的弘揚推廣可謂是盡心盡力,不遺余力。為此,張鐵良在恩師姚海川的教誨、影響、鼓勵下,也走向了傳承中華武術之路。姚海川曾于1957年創辦了“北京會友國術研究社”,后由于一些客觀原因而終止,為秉承恩師遺愿,更好的弘揚武術文化,張鐵良于2012年向北京市昌平區武協申報并重新恢復了“北京會友國術研究社”,并在《武魂》雜志上發表過多篇有關形意拳和意拳的文章。2013年后,攜弟子多次參加昌平區武協和北京市武協舉辦的各項賽事活動,期間結識了很多的武術同仁、摯友。數十年來,張鐵良通過對武學文化的研習和感悟,深深感到只有努力修練身心,才能漸見心明體健,才能更好的拯救自己,服務于家庭和社會。他愿與弟子們,在恩師姚海川先生和祖上大德的良知、良能的影響和帶動下,在同仁、同門的幫助下,本著修正身心、相互激勵、加強團結的處事原則,遠離圈子、碼頭文化,與武術界同仁一道為中華武術文化的弘揚推廣而努力。

張鐵良致辭

張鐵良恩師姚海川先生
張山、龐連福、張增瑞等嘉賓相繼發言,高度評價張鐵良高尚的武德和精湛的武功,祝賀他喜收門徒,祝愿在他們師徒的共同努力下,更好地傳承與發揚寶貴的傳統武學技藝。與會嘉賓們紛紛獻上書畫作品以示祝賀。

中國武術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國武協原副主席張山講話

張山向張鐵良贈送《中國武術史》和個人專著《武林春秋》

北京市武協傳統武術工作委員會主任、三皇炮捶拳名家龐連福講話

北京市昌平區武協常務副主席、北京武協意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增瑞講話

原北京武協三皇炮捶拳研究會會長李孟然贈送書畫

張增瑞贈送書畫

昌武金寶生摔跤俱樂部.金龍跤館館長李庚年贈送錦旗

絕覽武學會會長、原北京武協武術理論文史研究會副會長戴合明贈送書畫

天橋中幡、天橋摔跤兩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傅文剛和中國式摔跤名家卜恩富先生弟子馬燕生贈送書畫

北京武協八卦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子鳴武術研究會會長李秀人贈送書畫

國際宋氏形意拳總會副會長、WKF世界自由搏擊聯合會中國區名譽主席孫鐵海贈送書畫

北京七星螳螂拳推手研究協會會長尹廣福贈送書畫

中誠亞視國際傳媒副總裁、三項國際級三A裁判員、“戰神榜”世界綜合格斗冠軍賽總顧問王成贈送書畫

武術家、書法家賈俊啟贈送書畫

武術家、書法家李震峰贈送張鐵良書畫

武術家、書法家李震峰贈送張鐵良四位新入門弟子書畫

北京四民武術研究社社長周寶昆、秘書長崔玉京贈送書畫
武術館校、武術社團、武術代表人物提供文字、圖片等新聞素材,免費為您宣傳。E-mail:709882957@qq.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全球功夫網系信息發布平臺,文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