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武術進校園 科學傳承有新人
——汽開區第十二小學參加“科普進校園——非遺傳承小能手”頒獎典禮表演非遺“八極拳”

2023年7月9日,由吉林省科普作家協會主辦“2013年度科普進校園——非遺傳承小能手”展示展演頒獎典禮活動在長春市圖書館報告廳隆重舉行。至此,歷時三個月的時間,由吉林省科普作家協會開展的“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之——“非遺工匠進校園”活動圓滿結束。近百名獲獎選手和老師還有家長,共同見證了孩子們的傳承成長和非遺文化的精彩。
當日,主辦方吉林省科普作家協會主席趙欣、吉林省科普作家協會監事長(省青少年科普委員會主任)曲春明 、吉林省武術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高劍維出席活動。
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八極拳” 傳承人楊忠林先生作為特邀嘉賓來到現場。

《“十四五”國家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提出:強化新時代科普工作價值引領功能。深入挖掘并廣泛宣傳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科技內涵,加強中國特色科學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創新自信。而《“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要求:提升廣大青少年兒童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知力、傳播力與文化自信,推動青少年兒童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的生力軍。
根據相關文件精神,吉林省科普作家協會應時創新工作機制,將二者有機結合,確定了“科普+非遺”的主題宣傳工作目標,并通過“教學、互動、展示”的形式走進校園,這也成為吉林省科普作家協會“科普進校園”系列活動的重點工作之一。協會邀請到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先后走進長春市通達小學、長春市雙陽區城中小學、長春市雙陽區第一實驗小學等十多家學校和培訓機構,參與學生近千人,共享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本次活動分作文、繪畫、手工(編繩)三大類別,分別評選出冠軍、亞軍、季軍、優秀獎以及組織獎若干。
此次活動,吉林省教育廳、吉林省科學技術協會、中共長春市綠園區委宣傳部、中共長春市寬城區委宣傳部、長春市南關區文化館的相關領導蒞臨現場,同時,相關學校的領導參加了本次活動。
吉林省武術科普專業委員會推薦的汽開區第十二小學,積極參與了此活動。
汽開區第十二小學洪子晴主任,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極拳傳承人楊忠林和姜志才老師,帶領該校八極拳社團,在“2023年度科普進校園——非遺傳承小能手”活動頒獎典禮上,做為第一個節目進行了精彩的武術表演,并獲得活動組織獎。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強剛國強!少年強則國強!
孩子們龍吟虎嘯般的聲音響徹典禮大廳。他們服裝整齊劃一,個個虎虎生威,動作干凈利落,招式中規中矩,攻防意識明顯,彰顯了八極拳的特點,彰顯了中華武術的魅力,彰顯了學生們的精氣神;感染了整個現場的觀眾,賀彩聲,尖叫聲,鼓掌聲,此起彼浮,絡繹不絕......

從頒獎典禮表演八極拳的孩子們身上,讓我們看到了武術從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讓我們看到了通過習練中華傳統武術,以武教化,體教結合的必要性;通過習武,使孩子們成為心智健全,身體健康,知識淵博的下一代,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真正有希望。
幾年來,汽開區第十二小學非常重視非遺文化的傳承,校長吳冬華親自掛帥,主任洪子晴具體落實,其他老師積極配合,非遺技藝進校園,科學傳承有新人工作開展的方興未艾,落地有聲。非遺八極拳進校園,更是該校的一大亮點。
汽開區第十二小學,請來長春市級、吉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極拳傳承人楊忠林和姜志才兩位先生,傳授學生八極拳。兩位先生治學嚴謹,寒暑不輟,保證課時,不落學生一節課;兩位先生培根鑄魂,重科學,重傳承,重基礎,重武德;兩位先生將優秀的傳統武術文化和尚武精神,潤物無聲地根植于孩子們的內心深處。

武術是以中華文化為理論基礎,以技擊方法為基本內容,以套路、格斗、功法為主要運動形式的傳統體育。
孩子們習練武術,可以健體,啟智,育心,知禮與自信。同時能開闊他們的眼界和視野,增強他們的“尚武精神”,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提高他們的拼搏意識,從而提振他們的精氣神。
汽開區第十二小學的學生們通過習練八極拳,在身體等諸多方面均有了長足進步。
吉林省武術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高劍維一邊欣賞八極拳,一邊自豪地說,文化同源,文化同根,文化同宗,一脈相承。我們都是逐夢人!科學傳承新人,才有發展,才有希望,功德無量!
高劍維主任表示,吉林省武術科普專業委員會有信心和決心,將市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項目,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地傳播到社會各個階層,讓更多人感受非遺武術文化的魅力。讓武術科普風清氣正,讓“練大家武術,成武術大家”蔚然成風,讓武術科普在吉林大地遍地開花!特別是武術科普進校園常抓不懈。


武術館校、武術社團、武術代表人物提供文字、圖片等新聞素材,免費為您宣傳。E-mail:709882957@qq.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全球功夫網系信息發布平臺,文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