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鉤鐮槍、昆侖派武學門武功”進學校。 6月29日,由“定西市民間傳統武術協會”組織協會成員走進定西市安定交通路中學進行武術展演,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武術與健康分會副秘書長、甘肅省八門拳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定西市民間傳統武術協會常務副會長、臨夏市武術協會主席馬原子,定西市武協副主席、定西市民間傳統武術協會會長李寶才等。 非遺武術傳承人有劉琨、付子千,王彩云,周建成,楊淑娥。 表演的有鉤鐮槍,單刀對練,黑虎棍,小紅拳,短棍五虎尺堂,昆侖派武學門武學門等。 表演現場掌聲不斷,精彩的拳腳功夫迎來了學生的陣陣掌聲,定西市民間傳統武術協會為推動定西市傳統武術文化的發展,及非遺武術文化的傳承,不斷努力。


非遺武術文化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是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的重要量之一。而以文載道、以文化人,延續中華文明和傳承、發展、創新非遺文化,是每一位傳承人的責任和使命。定西市民間傳統武術協會依托自身文化底蘊,重視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工作,積極推進非遺文化教育進入校園文化建設,讓傳統武術走進校園,保護傳承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展示中國武術的魅力。


非遺武術作為一種“慢文化”,其傳承過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種措施并舉,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學習非遺、愛上非遺。從營造校園非遺氛圍,今后我們不斷努力地讓傳統武術這一非遺項目與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相結合,使之與陽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開展非遺武術進校園的目的就是要大力弘揚武術精神、武術文化,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尚武精神和武德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以武養德、以武勵志、以武悅心增強學生對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武術文化的使命感、責任感。通過學校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傳承,把武術以校園活動為載體,通過傳承讓非遺“活”起來。


武術館校、武術社團、武術代表人物提供文字、圖片等新聞素材,免費為您宣傳。E-mail:709882957@qq.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全球功夫網系信息發布平臺,文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