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飛鴻黃”趙偉大哥相知多年,平時小聚,歲末大聚,用他的話說:“家宴”。
我們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志趣,共同的好友。
趙哥還專門為我引薦過多位德才兼備的文武之士。交之、敬之、受益之。
其實,與趙哥相識是偶然,相知是必然。

趙偉與“忘年交”——著名武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已故)于承惠老師
緣起,六年前,一個秋云飄逸的季節,我在乘車的路上,偶然在朋友圈讀到一篇長文——《我所認識的于承惠老師》,瞬間如飲美酒,快意醉心,無法自拔;又似品茶,醇香四溢,回味悠長。沉浸美文、雄文之世界,不知不覺抵達了終點。下車后才發現:坐過站了!索性借著讀罷文章的激情余溫,站在馬路牙子上向作者留言,表明攀交之意。留了微信號,不一會兒,便收到好友添加的申請。具體開場詞忘了,唯一感覺是彼此言語投機,相見恨晚。
后如約在亞運村見面吃飯。酒菜成配料,語言成正餐。當晚發了朋友圈,幾位武壇名將留言,大意是:你倆認識了!好!
友見我發圈薦文“飛鴻黃”,直言:“為何不叫黃飛鴻?”答曰:“所薦乃‘化筆為刀’的‘武者’,同樣了不起!”
了不起,普通的三個字,組合在一起,卻又不凡。不凡始于平凡,平凡中見不凡。
趙哥,一個人,一支筆,一苦一樂相磨練,亦狂亦俠亦溫文。
趙哥對我說:“現在歲數大了,文章質量不如從前。”
此乃謙虛之言。趙哥的文章如酒,越久越醇。
不都說歲月是一把殺豬刀嘛,開玩笑地說,趙哥沒有成為“二師兄”。當年雄姿英發,奮筆疾書;而今廉頗未老,篤行不怠。在“文字江湖”里,他依然是一把“快刀”!
他筆下的人物,筆下的時代,筆下的故事,飽滿真實,這得益于少年時代的武術情結。凡是關于功夫的電影必看,光盤必買,畫報必藏。大學期間還臨摹過小人書中的大俠。當時電影《少林寺》對他影響特別大。這令我聯想起了一句歌詞:“我心里一直有個夢,想到嵩山少林學武功……。”
趙哥嵩山未去成,夢想沒成真,可是心中志趣絲毫未被時光沖淡,反而愈發豪情激蕩,胸中筆墨似出水龍頭,奔瀉而出,一發不可收拾。
練不了武,索性寫武吧!他眼里的焦點是“武”,筆下的文章是“武林”。
確切說,八十年代的“影武雙星”、全國武術冠軍是其重點書寫對象。
別以為趙哥是專業文字工作者,非也!當時人家可是妥妥的商界精英人士,雖文采斐然,但并未靠此為生,心中實屬對“影武”的熱愛。趙哥多年筆耕不輟,把愛好發揮到極致,這可不是“常立志”,而是“立常志”。其實做任何事,只有持續的熱情,才會打動命運。

趙偉與好友——“影武雙星”徐向東、計春華(已故)
不過起初趙哥并不認識他所仰慕的書寫對象們。在我心里,他是位隨緣、惜緣、不攀緣的人。緣來自來。先寫看到的功夫電影、武術比賽吧!
春秋無意,落筆有心。寫著寫著,就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武風熱潮,寫出了那個時代影武人的心聲,更寫出了那個年代武壇名將們“激情燃燒的歲月”。
篇篇佳作出爐,漸漸風行“影武”圈,也自然而然地吸引了諸多“影武雙星”的關注。
于是,我們所熟悉的不少“影武雙星”和全國冠軍,與趙哥成了推心置腹的好友,他也掌握了諸多珍貴的一手材料。所發文章有高度、深度、廣度與熱度。關鍵有料!
這個“料”,一是我們未聽說過的事兒,二是我們未必聽全的事兒。也就是說,許多“背后的真實故事”,是作者與受訪者共同親歷的時代。
趙哥筆下大多是曾經在武壇大放異彩,在影壇紅極一時的“影武雙星”,他們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說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兒。其中包含著那個時代“影武”人互學互鑒、取長補短的奮進精神,群雄逐鹿、武風迥異的傳奇賽場,以武揚名、躋身影壇的成功跨界,體制變革、遠赴海外的曲折經歷……
除此,趙哥還是一位資深編劇、影評人。他對《少林寺》《少林小子》《黃河大俠》等幾部經典影片情有獨鐘,加上與臺前幕后的主要演職人員都交情匪淺,故而讀《影武鉤沉》系列里的文章,如同觀影般精彩。他平時格外關注身邊一眾好友、好兄弟的影視作品。近期網絡熱映的《目中無人》,就是好友魏君子(制片人)謝苗(主演)的良心佳作,趙哥誠意推薦。

趙偉與《少林寺》導演張鑫炎先生
“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現今趙哥的文章愈發受到圈里人、乃至圈外人的關注,主要是讀起來通俗易懂。文章邏輯清晰,文辭深入淺出。他從不講刻板僵硬的套話、千篇一律的廢話、四平八穩的空話,只寫場景再現的真話、樸實無華的人話、有血有肉的趣話。在普遍文風浮夸、東拼西湊的當下,他始終公益執筆,秉承“慢工出細活”的原則,不泯然于眾,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而作。
其實,做文字工作,尤其是采寫人物報道,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自己屬于“幕后工作者”。不過趙哥的文章,會適當融入自己在“現場感”的所思、所見、所行,與受訪者一道“再回首”,同時也關注其當下,盡可能讓更多關注“影武雙星”的粉絲們,在偶像光環之下,在隱退多年后,通過一篇篇文章,去了解他們的真實事跡,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武者品格,這對于現今的年輕習武者而言,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趙偉與好友趙長軍——家中練功
佳作頻出的趙哥,在生活中愛好廣泛,常在朋友圈分享中外藝術佳作。只要疫情不受影響,亦常騎單車穿梭于名勝古跡和大街小巷。他熱愛生活,觀察生活,所以筆下的文章才蘊含生活百味;平時也會練練太極拳,以拳養人、養心、養志。趙哥認為,運動的最佳效果是50多歲的人動起來像30多歲的,不能30多歲的人動起來像50多歲的。人活到一定歲數,要學會適量運動。有人或許不服老,但要服從自然規律。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回過頭來看,趙哥從“影武雙星”到“武壇名將今昔”再到“影武鉤沉”,他仿佛用筆畫了三條長長的線,每根線又彼此交叉相連。而每一根線上的主人公有坦途,亦有波折;有高光時刻,也有人生低谷。我想他的初心是通過長長的線,梳理、記錄那一段段武壇歲月、一位位武影風姿、一幕幕功夫影像,歸根結底,這是讓流淌著的歲月痕跡和文化記憶長久延續!
武術館校、武術社團、武術代表人物提供文字、圖片等新聞素材,免費為您宣傳。E-mail:709882957@qq.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全球功夫網系信息發布平臺,文圖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