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傅彪
撰文:曲江春 宋恒德 孫良吉
整理:韓峰
演示:娜塔莎
一.拳術簡介
黑虎拳是我國民間武術中流傳年代較久、傳播地區較廣、習練人數較多、技術要求較高的一個傳統套路。尚無考證的說法是此拳于明末清初由少林寺傳出。目前看到的傳承關系比較清楚的是山東德州地區的戊子拳。黑虎拳師該門派中明確記載的五趟單拳之一,最早出現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距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F在,除河南、山東這兩個源流地外,浙江、江西、湖南、上海、四川、甘肅、吉林等省市均有習練者。黑虎拳在流傳過程中分流演變,散見于當地的套路已融入不同的拳種和門派,分別具有當地的風格和技術特點。就目前能看到的文字和影像資料而言,可以說各地的黑虎拳已經是名同實異了。
.jpg)
武術抱拳禮
二。套路演示
預備式
面向南并步站立,兩腿靠攏;兩臂伸直,自然下垂,五指并攏貼靠兩腿外側;挺胸塌腰,頭正頸直;二目平視前方。(圖1)

預備式
第一段
一、并步抱拳(抱拳甩頭威風凜)
兩腳不動;兩筆略曲向前抬起,高度與小腹平,兩手為掌,掌心向下;兩臂同時外旋,翻掌向上;在掌心已向上時猛然屈肘,變掌為拳,抱于腰兩側,拳心向上,拳眼向外;頭向左甩,面向東方,眼向東方平視;屈肘抱拳與甩頭要同時完成。(圖2)

圖2
二、并步前沖拳(雙拳前沖驚鬼神)
兩腳不動;兩臂內旋向前沖拳,拳眼相對,拳心向下,拳面向前;沖拳同時,頭轉向南方,兩眼隨拳的沖出平視前方;兩臂前平伸,拳與肩等高,力達拳面。(圖3)

圖3
三、屈膝下砸拳(屈膝下蹲雙砸拳)
兩臂外旋屈肘,雙拳上護頭部,拳眼向外。兩膝彎曲下蹲,同時雙拳由頭上向前下方砸出,身體完全蹲下時,雙拳拳面近地,拳眼向外;兩眼前視。(圖4)

圖4
四、并步下插拳(兩腿直立雙錘插)
臂向兩側抬起,兩臂呈水平時繼續上舉,屈肘至胸前,兩拳面相對,拳心向下,眼視前方。上動不停,兩拳經胸前分別向兩側腰間插下,拳眼向內,拳心向后,力達拳面;在插拳動作完成的同時,頭向左甩,面向東方,眼睛平視東方。(圖5)
.jpg)
圖5
五、并步上沖拳(霸王舉鼎向上沖)
兩拳從腰間向左右沖出伸平,拳心向下;平撐之后,左拳繼續由體側向左上、頭上、右上方直臂弧形回環,跟隨左拳走;右臂由平舉變屈肘,右拳由右側向前劃出,停于右胸前,拳心向里,拳眼向上。左拳繼續下落至右胸前停下,右拳在左腕處向上沖,拳眼向后;沖拳動作完成時,左拳藏于右腋下,頭向左甩,面向東方,眼隨手動,平視東方。(圖6)

圖6
六、弓步下砸拳(弓步下砸千鈞重)
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左轉90度,左腳尖外展,右腳尖里扣,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左弓步,面向東方;在身體左轉同時,右拳由頭上向前方砸下,拳與肩等高時停住,拳眼向上,拳心朝左;左拳藏于右腋下不動,眼看右拳。(圖7)

圖7
七、卷腕提膝獨立(轉腕磕瓜不留情)
左手握拳,由右腋下順著右臂下緣向前滑動,右拳不動,眼看右拳。(圖8)
左拳滑至右手腕部時,兩拳同時展開成掌,交叉側立,右掌在內上,左掌在外下。(圖9)
兩臂同時外旋,使兩掌心面對自己,兩手向內屈腕向上、向里、向下、再向前環繞一周;環繞后兩手臂腕部交叉相搭,右掌仍在內上,左掌仍在外下,掌指向上,掌心向斜前方,眼隨掌動。
左腿伸直直立,右腿屈膝向前上方頂起,膝蓋高于腰部,右小腿向里斜垂,右腳面繃平;提膝同時,兩掌略向外翻,用兩掌背側同時磕擊右膝,磕擊后兩臂繼續向斜后方甩出;甩至于肩關節水平線成45度角時靜止,掌心向后,掌指向兩側,作反臂后舉前提膝獨立,眼平視前方。(圖10)

圖8
.jpg)
圖9
.jpg)
圖10
八、撤步摟手(左開右摟撤身走)
右腳向前落地,腳尖內扣,左腳尖外展,身體左轉180度,面向西方;專題同時兩臂平舉,掌心向下,眼看左掌。(圖11)
左腳抬起向后撤一步,同時左掌向左斜上方摟手,右掌向右斜下方撩掌;右腳抬起向后撤一步,同時左掌經頭上向右側繼續摟手,摟至右肩時,經右腰側、腹前向左斜下方反撩掌,右掌撩至身前時,右臂內旋,右掌向里翻轉360度,向上、向后擄手,眼隨右掌。(圖12)
抬左腳再向后撤一步,兩手的動作同上;抬右腳再向后撤一步,兩手的動作同上。(圖13)
.jpg)
圖11
.jpg)
圖12
.jpg)
圖13
九、上步橫推掌(上步掛打助下攻)
當左掌在前斜下45度、右掌在后斜上45度時,曲左臂,收左掌于左胸前,掌心向外,掌指向右;繼續撩右掌,經后下、前下,停于正前方,掌心向上,掌指朝前;同時右腿伸直站立,高提左膝,眼看右掌。(圖14)
右腿不動,左腳向前落;右臂內旋向回收掌,掌心朝前,掌指向上;左臂外旋,左腕貼右臂下緣前推,掌心朝右,掌指向上,目視正前方。
左腳落地后成馬步;左掌向左側橫腕推出,力達掌根;右臂內旋收在左胸前,在左掌橫推出時,右掌變成立掌停于左腋下,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眼看左手。(圖15)

圖14
.jpg)
圖15
十、提膝轉身推掌(擊目磕瓜橫心掌)
身體左轉90度,馬步變成左弓步;兩手經后下分別從兩側向上、向前劃弧。
在面部前方兩掌心相對,與兩耳齊高時擊響;左腿伸直直立,右腿提膝向前上方頂起,兩掌擊響后下落,翻掌用兩掌背側磕擊右膝;兩臂繼續向斜后方甩出,身體左轉90度,右腳向左蓋步,落于左腳左側。
右腳落地后,左腳立即向左橫開一大步,身體略下蹲,成馬步;同時左右兩臂屈臂于右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掌心均向上,眼看左掌。
身體略向右轉,再向左轉回,兩掌借腰力向左側推出。
在推出過程中,左臂內旋,橫掌推出,右臂內旋,在左胸前立掌,眼看左掌。(圖16)

圖16
十一、提膝轉身推掌(左右開弓不留情)
身體再左轉90度,馬步變成左弓步;兩手經后下分別從兩側向上、向前劃弧。
在面部前方兩掌心相對,與兩耳齊高時擊響左腿伸直直立,右腿提膝向前上方頂起,兩掌擊響后下落,翻掌用兩掌背側磕擊右膝;兩臂繼續向斜后方甩出,身體左轉90度,右腳向左蓋步,落于左腳左側。
右腳落地后,左腳立即向左橫開一大步,身體略下蹲,成馬步;同時左右兩臂屈臂于右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掌心均向上,眼看左掌。
身體略向右轉,再向左轉回,兩掌借腰力向左側推出。(圖17)

圖17
第二段
十二、行步托架掌(握手上架行步走)
身體左轉90度、面向兩方,左腳外展,右腳里扣。右腿挺膝伸直成左弓步;轉體同時,左臂外旋,左掌掌心朝下,右掌前沖,右掌背橫交叉緊貼于左掌心之下,兩手握緊;身體右轉90度,兩手相握直臂向左上、頭上方繞環。
身體右轉90度,兩手相握直臂向右上、右前方繞環。
身體左轉90度,兩手相握直臂向右下、腹下方繞環,身體左轉90度,兩手相握直臂向左下、左前方繞環,繞臂過程中,眼隨掌走,配合身體和手臂的繞動,兩腳在原位置作碾轉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方向,繞臂完成一周后,身體仍面向西方成左弓步,兩手上架于頭部前上方。(圖18)
抬右腳向正前方邁步,兩手握掌于頭部前上方,二目平視前方。(圖19)
右腳落地以后,抬左腳向正前方邁步。(圖20)
左腳落地以后,抬右腳向正前方邁步。(圖21)
右腳落地以后,抬左腳向正前方邁步。(圖22)
.jpg)
圖18
.jpg)
圖19
.jpg)
圖20
.jpg)
圖21
.jpg)
圖22
十三、提膝轉身推掌(擊目磕瓜橫心掌)
左腳落地踏實成左弓步;兩掌分開,經斜下方,后下方從兩側向上、向前劃;在面部前方兩掌心相對,與兩耳齊高時擊響;左腿伸直直立,右腿提膝向前上方頂起,兩掌擊響后下落,翻掌用兩掌背側磕擊右膝;兩臂繼續向斜后方甩出,身體左轉90度,右腳向左蓋步,落于左腳左側。
右腳落地后,左腳立即向左橫開一大步,身體略下蹲,成馬步;同時左右兩臂屈臂于右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掌心均向上,眼看左掌。
身體略向右轉,再向左轉回,兩掌借腰力向左側推出;左臂內旋,橫掌推出,右臂內旋,在左胸前立掌,眼看左掌。(圖23)
.jpg)
圖23
十四、插步沖拳(插步沖拳迎面打)
重心右移,右腿稍彎曲,左腿伸直由身后向右側插步,腳尖著地;同時,左掌由左向上經頭前向右直臂劈拳,掌指朝上,掌心朝右,劈至右胸前成立掌停下;右掌變拳,在左掌劈過頭前方時,右拳貼在左臂內側向右方翻肘沖拳,拳心朝下,拳眼朝前,眼看右拳。(圖24)

圖24
十五、提膝前撩掌(上步掛打助下攻)
右腿直立,左腿由右腿后側提膝向前方頂起,膝蓋要高過腰,小腿垂立,腳面繃直;右手經拳變掌,從右方向下經右腿外側向前方撩起;左手在胸前提肘翻掌停于左胸前,掌心朝前,掌指斜向右下方;身體略向右斜,左肩高于右肩;眼隨右手,看右手掌指。
右腿不動,左腳向前落下成馬步,右臂內旋向回收掌,掌心朝前,掌指向上;左臂外旋,左腕貼右臂下緣前推,掌心朝右,掌指向上,目視正前方;左腳落地后成馬步;左掌向左側橫腕推出,力達掌根;右臂內旋收在左胸前,在左掌橫推出時,右掌變成立掌停于左腋下,掌心向左,掌指向上,眼看左手(圖25)
.jpg)
圖25
第三段
十六、銼腕橫推掌(擊步銼腕橫心掌)
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同時右掌向身后反撩,左臂前伸,左掌翻掌,掌心向下,掌指朝南,面向東方,兩眼前視。
兩臂呈水平態時,右腳向身后抬起;左臂由前方向斜下、腹下劃弧,右臂由后方向后下、腹下劃弧,與之同時右腿曲腿抬起向左腿內側靠近。
兩臂向腹前交叉,左臂在里,右臂在外。
右腳觸及左腳時,右腳跺地震腳,左腳在右腳將落地時,向前方邁出一大步;震腳踏響之時,兩掌在腹前相擊,之后兩手腕交搭,右腕在上,左腕在下;左腳落地踏實,同時右臂迅速后拉,右掌停于右胸前,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左掌隨右臂后拉沿右臂下側向左前方橫掌推出,掌心向前,掌指朝右,眼隨左手。(圖26)

圖26
十七、上步轉身切掌(轉身上步連續攻)
左腿略曲,左腳尖外展,右腿抬起;同時右臂前伸,貼在左臂上緣。
右腿向前邁出一大步,落地后成馬步;身體隨馬步左轉90度;左臂迅速曲臂后拉,左掌停于左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右,右掌隨左臂后拉沿左臂上側向右腕橫掃切出,眼看右掌。
身體右轉90度,右腿略曲,右腳尖外展,左腿抬起;同時左臂前伸,貼在右臂上緣。
左腿向前邁出一大步,落地后成馬步;身體隨馬步右轉90度;右臂迅速曲臂后拉,右掌停于右胸前,掌心向下,掌指向左,左掌隨右臂后拉沿右臂上側向左橫腕切出,眼看左掌。(圖27)
.jpg)
圖27
十八、旋風腳(上步插花旋風腿)
左腿伸直。右腳里扣;右掌從右胸前向下、向后、向上直臂舉起,然后繼續向前、向下繞行;左掌從前向下、向后弧形繞行,同時上身向左翻轉180度。
右腳蹬地起跳,左腿向后擺起,上身從左向后、向上翻轉,身體騰空。
在空中上身繼續向左旋轉,同時右腳從右向上、向額前橫擺,至額前時,左掌迎擊右腳掌;身體再空中左轉360度,左腳先落地,左手掌平舉于左側;隨之右腳落地,右手掌也平舉于右側,兩腿成馬步,面向北方,眼隨左手。(圖28)

圖28
十九、跳轉身仆步拍掌(澗底藏身埋伏式)
兩腳落地成馬步,兩臂略下降,在胸前屈肘,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均向下;右掌從左向上、向右直臂弧形繞行,掌心向上;右腳提膝彎曲,左腳蹬地跳起,身體騰空向右轉體180度;右掌繼續從右向下、向右、向上、向左弧形繞行;左掌繼續從上向右繞行,至右側時屈肘于右腋下,掌心朝下。
右腳先落地右腿屈膝全蹲,左腳落地,平鋪伸直,成左仆步;同時,右掌從身前下拍地面,掌指朝左;左掌在右腋下曲腕,掌指朝上,眼看左前方。(圖29)

圖29
二十、摟手沖拳(摟手沖拳弓步擊)
身體左轉90度,左腿屈膝,右腿伸直,成左弓步,面向東方;左手掌在右臂下面前翻掌,右手掌在左手臂上向回抽。
左掌在右臂下向前、向左擄手,右臂外旋屈肘,右拳變掌,收于右腰側,拳心朝上;左臂外旋屈肘,旋臂時左掌變拳,收抱于左腰側,拳心朝上,與之同時,右拳由右腰側向前沖拳,拳心朝下,眼看右手。(圖30)
.jpg)
圖30
二十一、彈腿沖拳(左右沖拳彈踢蹬)
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提起,腳面繃平,用力向前彈踢;同時右拳收于右腰側,拳心向上;左拳向前沖拳,拳心朝下;目視左拳。(圖31)
右腳向身后落步,蹬直,左腿彎曲成左弓步;同時右臂內旋,伸直右拳向前沖拳,拳心朝下,左臂外旋屈肘回拉,左拳收抱于左腰側,目視右拳。(圖32)
.jpg)
圖31
.jpg)
圖32
第四段
二十二、穿掌震腳(穿掌震腳轉身攻)
重心后移,右腿彎曲成左虛步;左拳變掌,掌心朝上,由左腰側經胸前向右臂上方穿出,右臂微收于左前臂交叉;右拳變掌,隨右臂屈肘回抽;同時身體右轉180度;在轉體結束時,左臂在身后內旋翻掌,五指撮起,變掌為勾手,右掌向上屈腕橫架于頭部上方,掌心朝上,掌指朝左;左腿蹬直,右腿彎曲成右弓步,面向西方;勾手,架掌于成弓步要同時完成,二目前視。(圖33)
上身與兩手姿勢不變,左腿彎曲,向右腿靠近,右腿不動。(圖34)
左腳在右腳旁邊落地震腳,右腳在左腳震腳時迅速抬起向前邁步;(圖35)再次彎左腿震腳,再次向前邁右腳。
.jpg)
圖33
.jpg)
圖34
.jpg)
圖35
二十三、歇步架掌(纏腕穿掌歇步式)
右腳落地彎曲,左腳伸直成右弓步,上身與手勢不變。(圖36)
右臂外旋,右掌向右上方擄手,掌心朝前;擄手后,隨右臂外旋屈肘翻掌,再直劈向正前方穿掌,掌心向上,掌指向前,左手勾手不變;右掌前穿時,弓步變成高虛步,眼看右掌。(圖37)
身體略前傾,左手從身后經腰側曲臂提起,勾手打開成掌。
右腿蹬直,左腿抬起;左掌沿右臂上面向前穿出,右掌由前上方屈肘抽回到右腰側,掌指朝前,掌心向上。
右腳蹬地,左腳向前躍一大步,左腳前躍時,右腳跳起向左后面插步,與之同時,右掌從腰側向后、向右直臂擺動;右腳在身體左后側落地,左腳在身體右前側落地,兩腿靠近迭攏,屈膝下蹲成歇步,臀部與后腳跟貼緊;同時左掌向身前屈肘,向下、向身后反臂斜舉,五指捏成勾手,勾尖朝上;右掌向上屈肘、屈腕成橫掌,架于頭部前上方,掌心朝前,眼看左側方向。(圖38)
.jpg)
圖36
.jpg)
圖37
.jpg)
圖38
二十四、插步沖拳(轉身插步鉆拳打)
左勾手變拳,臂外旋直臂上舉,右掌變拳向右上、右下劃;同時,兩腿起立,身體右轉180度;左腳向右腳后插步;左拳同時由上向右上、右側下砸,停于右胸前,拳心向下,拳眼向里,右拳從左臂內側向右方擰肘沖拳,拳心向下,眼看右拳沖出方向。(圖39)
二十五、弓步架拳(弓步上架偷拳打)
右腳向右側邁一大步,落地后屈膝,左腿原地挺直,身體右轉90度,成右弓步;左臂在弓步形成之前,曲臂上舉,架于頭部側上方,拳心向上;右拳先屈肘收于胸前,再向右側直拳沖出,拳心向下,眼隨右拳動。(圖40)

圖39

圖40
二十六、左右掄劈拳(左右掄臂向回攻)
身體略向右轉,右手握拳直劈由前方向下、向后劃弧掄臂,左手握拳直臂右上方向前掄臂;左右臂呈水平時,身體略向左轉,右手向后上、右上、頭前直臂劃弧掄臂,左手向前下、左下直臂劃弧掄臂;兩臂環形掄315度后,身體左轉90度,兩腳成馬步,右拳舉于右斜上方,左拳舉于右斜上方,左拳平舉于左側,眼看左拳(圖41)

圖41
第五段
二十七、前后半掃腿(穿掌仆步前后掃)
右臂外旋,右手由拳變掌,向上、向左經額前屈肘落于胸前;左臂向下向后劃弧,左手由拳變掌,向右屈肘在右臂上方穿出;身體左轉90度,重心前移,左腿彎曲,右腿伸直成左弓步;隨轉身右掌向右后方劃出,變勾手停在身后,左掌在穿掌之后翻腕上舉橫架于頭部上方(圖42)
左腿全蹲,左腳跟提起,左腳尖為軸,右腳伸直以腳掌貼地向左旋轉前掃地半周。(圖43)
兩手姿態不變,身體重心前移,右腿全蹲,右腳跟提起,右腳尖為軸,左腿伸直,腳掌著地,向左旋轉后掃地半周。

圖42
.jpg)
圖43
二十八、里合腿(起身開門鴛鴦腿)
身體立起,左腿伸直,腳尖點地,右腿微屈;左掌在頭左上方翻腕擄手,掌指向上,掌心向右,右手勾手變掌仍在身體后下方。
身體直立,右腿直腿貼身擺起,向上、向左里合,左掌在左上方拍擊右腳腳掌,眼看左掌。
二十九、轉身纏腿側踹(側身穿掌掛踹腿)
右腳在左腳前落下,腳尖點地;左手從左上向左下側沉落,掌心朝下。
右手在右腳下落時由身后向上舉起,掌指朝上,掌心朝左;右腳尖外展,以兩腳掌為軸,身體右轉180度,在轉體同時,右掌從上向左、向胸前屈肘繞行,左掌從身體左下側向腹前、右胸前繞行,兩手臂在胸前交叉時,左臂在里,右臂在外。
兩臂繞行不停,右臂向下、向右、向右上,至頭部上方時曲腕橫掌上架,掌心朝前;左臂在交叉后向右上方穿出,勾尖朝上;轉體于兩臂穿掌繞行同時進行,轉體結束時兩腿交叉,右腿在前,左腿在后,眼看正前方。
左腳從身體左側擺起,在身體前方屈膝勾腳里纏后,向左側用力踹出;上身略向右側傾斜,右腿直立支撐,眼看左腳。(圖44)
.jpg)
圖44
三十、仆步鏟腿(旱地拔蔥左腿鏟)
左腳向前落地,身體左轉90度,左手勾手打開成掌,掌心向上,掌指朝后。
右腳在左腳前上步,右手掌從頭上向右上、腹前、左后側劃弧,掌心向后,掌指朝左。
身體隨右腳上步再左轉90度并略向前傾斜,兩手向左后方伸直;右腿屈膝抬起,左腿用力蹬地跳起,兩臂由身體左側向右上方擺掌。
身體借擺掌和蹬地的力量在空中騰空右轉180度。
右腳先落地并完全下蹲,左腳落地時由屈膝變直腿向左側鏟出;兩臂同時在身體右上方落下,左掌曲腕立于右胸前,掌心向后,掌指朝上,右掌下落時成拳,藏于左掌后面,拳心朝上,眼看鏟除的右腳。(圖45)
.jpg)
圖45
三十一、摟膝沖拳(摟膝弓步右沖拳)
左手反臂沿左腿向前反摟。
同時身體重心前移,前腿屈膝,后退蹬直成左弓步;左手摟至左膝時,向左、向右摟手,在接近左側腰側時由掌變拳;右拳由右腰側向前沖拳,拳心朝上。(圖46)
.jpg)
圖46
三十二、左右沖拳(左右沖拳彈踢蹬)
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提起,腳面繃平,用力向前彈踢;同時右拳收于右腰側,拳心向上;左拳向前沖拳,拳心朝下;目視左拳。
右腳向身后落步,蹬直,左腿彎曲成弓步;同時右臂內旋,伸直右拳向前沖拳,拳心朝下,左臂外旋屈肘回拉,左拳收抱于左腰側,目視右拳。(圖47)
.jpg)
圖47
三十三、轉身行步架掌(穿掌轉身行步走)
重心后移,右腿彎曲成左虛步;左拳變掌,掌心朝上,由左腰側經胸前向右臂上方穿出,右臂微收與左前臂交叉;右拳變掌,隨右臂屈肘回抽;同時身體右轉180度;在轉體結束時,左臂在身后內旋翻掌,五指撮起,變掌為勾手,右掌向上屈腕橫架于頭部上方,掌心朝上,掌指朝左;左腿蹬直,右腿彎曲成右弓步,面向西方;勾手、架掌于成弓步要同時完成,二目前視。(圖48)
上身與兩手姿勢不變,抬左腿向前邁一步,左腳落地后抬右腿向前邁一步;再次抬左腿向前邁一步,最后抬右腿向前邁一步(圖49至52)。

圖48
.jpg)
圖49
.jpg)
圖50
.jpg)
圖51
.jpg)
圖52
三十四、騰空飛腳(騰空飛腳飛虎式)
右腳落地后,左腿向上提膝,右腿彎曲,提膝同時,左手從身后由勾變掌,經左腰側、左上側向頭前迅速擺起,右手由頭上向右側橫落,兩手掌均向下。
左腳離地向上擺,右腳蹬地起跳,身體騰空;同時,右掌從右側向下、向前、向上屈肘甩起,掌心向下,左掌在頭部上方迎擊右手手背。
在空中,右腿挺直向前彈踢;左掌擊響后向左側橫擺,右掌在正前方空中再拍擊右腳腳背。(圖53)

圖53
三十五、左右掄掌(左右掄劈車輪式)
左腳落地,右腿仍在空中時,左腳再蹬地向上起跳,身體騰空略向右轉。
在空中左腳從右腿后面向右屈膝撩踢,兩手從身體兩側向頭上擺。
經過頭上后,兩手臂交叉下落,右臂在里側,左臂在外側。(圖54)
右臂向左上、左下、右下、右方擺,左臂向右上、右下、左下、左方擺,在完成一圈掄臂后,兩手在身體兩側呈立掌;同時左腳從右腿后側向身體左側邁一大步落地,身體再落地前左轉180度,落地后左腿屈膝,右腿挺直,成左弓步,眼看左掌。(圖55)

圖54
.jpg)
圖55
三十六、跳轉身劈掌(鷂子鉆天神右擰)
體略右轉,右腿抬起,左臂下擺,右臂上擺。
借轉身、抬腿、擺臂之力,左腳蹬地上跳,在空中身體右旋180度。
挑起旋轉時,左臂外旋,左掌心向里,掌指向上,由左下向頭上斜劈,右臂由頭上向右上、右側劈掌。
三十七、仆步蓋拳(蓋拳甩頭仆步式)
外旋左臂,左掌變拳,屈左臂由頭上垂直向下蓋拳,拳背朝下,拳心朝上;屈右臂,右手掌掌心向下,掌指朝左下壓;右腿落地后屈膝全蹲,左腿落地時向左平仆伸直,腳尖內扣成左仆步。
三十八、摟手沖拳(摟手沖拳弓步擊)
身體左轉90度,左腿屈膝起立,右腿伸直成左弓步;左臂內旋,由拳變掌,沿左腿向前摟手,至左膝前面時,向左、向后摟手,在接近左腰側時,由掌變拳收抱于左腰側,拳心朝上;右手在左手前摟時,變掌為拳,向前直臂沖出,拳心朝下,目視右拳。
三十九、左右沖拳(左右沖拳彈踢蹬)
左腿蹬直,右腿屈膝提起,腳面繃平,用力向前彈踢;同時右拳收于右腰側,拳心向上;左拳向前沖拳,拳心朝下;目視左拳。
右腿向身后落步,蹬直,左腿彎曲成左弓步;同時右臂內旋,伸直右拳向前沖拳,拳心朝下,左臂外旋屈肘回拉,左拳收抱于左腰側,目視右拳。(圖56)
.jpg)
圖56
四十、穿掌前后拍腳(弓步穿掌前后打)
身型步型不變,右拳變掌,屈肘回抽,左拳變掌,由左腰側經胸前向右臂上方穿出。
兩臂在胸前交叉后,右臂繼續回抽,向后、向右、向上屈肘橫腕架于頭上,左臂穿過右臂后向前、向左邊勾手,直臂橫于身體左側。(圖57)
左腿直立,右腿向前提膝彈踢,腳面繃平,右手掌由頭上向前拍擊右腳腳面,眼看右手。
右腿在前踢之后,不落地向身后撩踢,腳掌朝上,左手由勾手變掌向左后側拍擊右腳掌,拍擊時眼看左手。(圖58)
左臂橫抬于身體左側,右腳仍不落地再向前上方彈踢,右手掌再次迎擊右腳腳面,眼看右掌。(圖120)

圖57
.jpg)
圖58
.jpg)
圖59
四十一、旋風腳(落地擰腰旋風腿)
右腿在左腿前方落下,腳尖里扣,左腿略屈,腳尖外展,左臂向身前擺,右臂向右上方擺,身體向左轉90度。
左腿向身后擺起,右腿屈膝蹬地跳起,在空中身體左旋360度,跳起旋轉時左右兩臂都向左上方擺臂;右腿在跳起后,從右向上、向頭前里合腿,至前額時,左掌在身體左上方迎擊右腳掌。(圖60)
.jpg)
圖60
四十二、弓步絞花手(兩手交叉小跨虎)
左腳先落地,右腳隨即落地,落地后右腿屈膝,左腿挺直,成右弓步,面向正南;兩臂從左上方向右前方落下,左臂略低于右臂,左掌掌心向上,右掌在左掌之上,右掌掌心向下。
兩手掌根相搭,兩掌交叉;右掌外旋,左掌內旋在頭前上方絞花,目隨兩掌。(圖61)
絞花同時,身體略左轉,兩腿微屈成半馬步,絞花后左臂伸直橫掌,掌心朝前,右臂向右斜下方擺,掌心朝后。
.jpg)
圖61
四十三、直身掃腿(磨盤旋轉下掃腿)
身體重心前移,屈左膝、挺右腿,兩臂在身兩側,眼看左掌。(圖62)
左腿全蹲,左腳掌為軸,右腿以腳掌著地向左旋轉360度,眼看右腿。(圖63)
.jpg)
圖62
.jpg)
圖63
四十四、彈踢掛打(右腿彈踢掛打掌)
身體立起,兩臂不動,兩腿微屈。
右臂從身體右側向下、向前擺動,左臂橫向屈肘收于左胸前,掌心向里。
右臂向前、向上撩擺,左臂由胸前下按,掌心向下。
右臂向后,左臂由下向前、向上擺,兩手掌心均向下。
上動不停,右臂下擺,左臂上擺。
右臂前擺、上擺,用掌背擊打左掌掌心于頭部前上方。
兩臂屈肘向胸前落,左掌在上,右掌在下,左腿由屈膝變直立,右腿從身后向前上方彈踢。
右腿上踢,腳面繃直,右掌從左掌下曲臂回抽,左掌橫掌拍擊右腳面。
左臂擊響后向左上方直臂橫掌推出,右臂直臂后撩,眼看左掌。
四十五、虛步亮掌(雙手握拳把招收)
右腿向右后方落步,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左掌在左前上方橫掌,右掌在右斜后下方,掌心向上。
身體略右轉,右腿屈膝成半馬步,同時右臂從身后向前擺動,左臂屈肘收于左胸前。
身體稍右轉,右臂從前向上擺動,左掌由胸前向左下方斜插,掌心向后,掌指向下,轉身同時右腿彎曲,左腿微屈,成半弓步。
動不停,右臂從上向后、向下擺,左臂從左下向左上擺,左腿伸直成右弓步。
右手從下向前下方擺,左手從左斜下方屈肘下落至腹前;同時右腿直立,左腿扣于右膝后,眼看右掌。
左腿從右膝后向左前方上步,腳尖點地,重心落于右腳,右腿下蹲成左虛步,同時右臂屈肘,右掌斜立于胸前,掌心朝左,左臂內旋,隨之向前推出,掌指朝上,掌心朝前,目視左掌。(圖64)
.jpg)
圖64
收式
左腿向后邁一步,身體上起,兩臂同時向兩側斜上方舉起;屈肘后拉,使兩掌收于腰兩側,再從腰間向正前方穿出,掌于肩同高,掌心朝上,掌指朝南,眼看兩掌;(圖65)
右腿后退一步,同時兩掌向下經兩側直臂后擺再向兩側、向上、向胸前作弧形回環;左腳向右腳并攏,兩手在胸前變掌為拳,再向下在腹前對拳,目視前方。(圖66、67)
.jpg)
圖65
.jpg)
圖66
.jpg)
圖67
.jpg)
站立(結束)
注:本文來源于《黑虎拳》一書。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曲江春 宋恒德 孫良吉(著)。由孫良吉教授學生娜塔莎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