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演示:傅彪
傅彪弟子:于忠森 何敬璋
文字編輯:傅彪 韓峰 許義林
技術整理:韓峰
技術攝影:費城 劉欣楠
傅彪功夫技擊精選實用技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功夫技擊介紹
第二節 功夫技擊的特點
第三節 功夫技擊的作用
第四節 功夫技擊精與簡
第五節 功夫技擊的韜略
第六節 傅彪武學新論
第二章 技術
一. 功夫技擊預備勢
二. 功夫技擊基本步法
三. 功夫技擊拳法技術
四. 功夫技擊拳法實戰
五. 功夫技擊腿法技術
六. 功夫技擊腿法實戰
七. 功夫技擊摔法技術
八. 功夫技擊拿法技術
九. 功夫技擊打靶訓練
十. 功夫技擊沙袋訓練
十一.功夫技擊注意事項
一. 功夫技擊介紹
功夫技擊,簡單而言就是雙方以中國武術的踢、打、摔、拿技法為主要手段進行的徒手對抗。雙方按照規則,采用拳法、腿法、摔法、擒法往來相搏,以此來增強技藝,培養意志。是中國武術的綜合運用,是一項新興的民族體育對抗項目。
武術是思想與肢體語言的結合、是藝術與美學的結合、是力量與技能的結合,是一門提振全人類精神意志的科學藝術。它的形成非常古老,可以說早于文字。原始時代,人們生活在蠻荒之中,為獲得生存,部落之間、人與獸之間不斷發生爭斗,伴隨著文明的出現,人們逐漸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爭斗之術,這便是武術的萌芽。
中華武術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本質上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相抗爭時所表現現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經過了上古至原始時期的萌芽,武術在奴隸社會時期獲得了很大的成長,漫長的中國封建時代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同時也為武術的日臻完善提供了豐厚土壤,逐漸形成了今天以華夏文化為背景的,包含技擊、養生在內的蔚為壯觀的運動體系和文化體系——中華武術。中華武術已經成為全人類的瑰寶,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各國人民了解中國悠久文明的一張名片!
激烈的生存搏斗,要求人們必須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而經過實踐檢驗并能自覺運用的這種格斗技能,便是武術技擊。從某種角度上說,一部中華武術史便是一部人類的技擊史。人們為了謀求生存,逐漸在“手格猛獸”的生產實踐中學會了拳打、腳踢、絆摔、擒拿等動作。隨后愈演愈烈的大規模部族爭斗和國家戰爭,更使格斗技術發展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搏斗的效能和擊殺的效率得以大大提高,“技擊”一詞開始出現。西漢時期的儲具圓雕《格斗》生動地再現了武士們徒手相搏的激烈場景。
武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一項有文化背景的文明運動,表現為套路運動與格斗對抗運動。功夫技擊便是對抗運動之一,它是中國武術拳術、腿法、摔法、擒拿技術的綜合運用,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功夫技擊”在著名武術家傅彪先生和一批武術精英的大力倡導下,作為一項新興民族體育對抗項目正在健步走向世界。
(1).bmp)
儒帥傅彪:文以評心 武以觀德
二.功夫技擊的特點
功夫技擊運動突出地反映了武術的本質屬性——技擊性。該項運動既從技術上保證了高效能、高效率,又從形式上確保了習練者的安全,明顯地區別于以使人致傷、致殘、致命為目的的軍旅技擊術,嚴格規定不準向人體的后腦、頸部、襠部等脆弱部位進行攻擊,恪守中國武士的基本倫理操行。
功夫技擊是中國武術的高級實用階段,它以拳術、腿法、摔法、擒拿術的綜合運用貫穿于整個格斗過程,因此它比散打更全面、更直接、更徹底、更有效,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實用性。由于整個過程雙方可以運用的技法全面而豐富,技術方法以高效能、高效率為基礎,因此對參與者提出了更高更強的要求,習練者必須對整個形勢有更全面更快速的預判,還要有好而全面的格斗技術,快速靈活的戰術變化,有強硬的體魄和過人的膽識、體能。經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在充分掌握中國拳法、腿法、摔法、擒法實用技擊術的前提下,在較技、較勇、較智中不斷修煉自己冷靜、堅毅、果斷、頑強、仁愛的人格品質,漸漸進入中國武術的高級境界。
三.功夫技擊的作用
提高素質、健體防身
功夫技擊運動兼具無氧運動和有氧運動特征,長期習練對提高運動的速度、力量、靈巧、耐力,以及強化內臟器官和中樞神經反射水平都有極佳的效果,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和敏捷、靈活的身手,對提高突發事件面前人們的應變能力和防身自衛本領有直接的幫助。
功夫技擊集站立技術、地面攻防于一體具有強大的實用性,總是想辦法制服對手,而不被對手降服,習練者在這種條件下長期訓練,掌握綜合技術,遇辱不慌,在敵方突然襲擊的瞬間能迅速冷靜地做出相應的判斷和防守進攻動作,立于不敗之地。在激烈的打斗中,即使被對方擊中、擊到,但防御、抗擊能力也會比常人強的多。
鍛煉意志、培養品德
在訓練中,選手之間提倡互相學習,切磋交流,取長補短,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謙遜品德。針對習練中難免因失誤磕碰的現象,提倡互相愛護、團結友愛的精神,切忌報復。這無疑對培養習練者的優良品德具有積極的作用。
功夫技擊對意志品質的考驗是多方面的。例如功力練習要克服疼痛難忍關,從不適應到適應。交手時,首先要克服膽怯怕打關,逐步增加膽量。比武中遇到強手時,要克服消極逃避關,敢于拼搏,提高以弱勝強的智慧。耐力訓練或艱苦時刻時,要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到底,以及在比賽中正確對待勝負評判的心理鍛煉等,無不是對意志品質的一種洗禮。經過這些鍛煉,可以消除人們軟弱、怯懦的不利心理,培養出頑強、果斷、堅毅,敢于進取、積極向上的品質。
競技觀賞、豐富生活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形象地描繪了武術的引人入勝,對抗打擂更是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功夫技擊的場面永遠是“人山人海,群情沸騰”。自1982年我國首屆全國武術對抗項目表演賽以來,全國性和各地舉辦的散手表演賽、擂臺賽深受群眾歡迎。功夫技擊,以更豐富,更驚險的觀賞價值,備受矚目,昭示了中武術的深奧奇妙,給人以無限樂趣和享受。
交流技藝、增進友誼
武術經過幾千年中國文化的浸潤早已根深葉茂,在國內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今天,功夫技擊已經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許多國家的功夫愛好者不僅喜愛武術運動,更有試圖通過習練功夫來增強自身健康水平,達到防身自衛的能力的意愿。功夫技擊提高攻防技能的同時,可以促進與國內外搏擊愛好者的交流,增進友誼。
四.功夫技擊的“精”與“簡”
本套功夫技擊方法主要為迎合廣大功夫技擊愛好者快速入門而整理發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代人逐漸對強身健體重視起來。而功夫技擊作為新興項目之一,不僅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更具有防身自衛的功能。
放眼當今,武術類書籍可謂層出不窮,而對于身處忙碌工作又愛好武術的人來說,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了解、學習龐大而又深邃的武術技法。而對于專業運動員來說,則更需要具有實用性的技法。鑒于此,傅彪先生整理并親自演示拍攝了一套既實用、又簡單的實用技法。本書最大特點就是“精簡”了龐大的技術內容,加強了針對性,拋去復雜而又繁瑣的動作,把實用、有效的技法濃縮其中,使之學起來更為容易、快捷,讓自學者及專業人士更容易掌握,從而有效地運用到訓練、生活及擂臺。
五.功夫技擊的韜略
功夫技擊是一門綜合性技術,里面包含著諸多要素。如:踢、打、摔、拿、進攻、防守、謀略、戰術......等等。要想運用起來得心應手,就要隨機而變,以不變應萬變;變中求勝,勝中求變,把肢體的藝術充分在體與智中詮釋出來。
功夫技擊本就是一種斗智較力的運動,既是勇斗,更要智斗,其戰略、戰術多從古代兵法中汲取思想源泉,作為技擊理論的重要指導原則。實戰中的虛實、閃躲、進退、佯攻、虛招等等均出于此。武藝的高低固然重要,但必須結合謀略思想,也就是布置好戰略,運用好戰術,才能發揮武藝高超的作用,最終取得勝利。
功夫技擊實戰是一個綜合的技術比拼和磨練意志過程,場上的情況變幻莫測,對手的綜合特點和實戰的階段特點也各具特色。作到不拘泥于自身的特定習慣打法,在突出自身特點的同時,采取靈活多變因人而異的實戰策略才能更具有全面的實戰應對能力。比如,在傳統武術交手實戰中,遇到相對勇猛的對手,往往就“要帶一番儒雅氣象,使敵視我文弱無能,而心懈力怠不知格外防備,我方可乘其怠而攻之。”所謂“以嬴師誘敵”;“其來勢過剛,我手不能遮架,當用‘以柔克剛’之法,或滑手以進之,或借彼以取之。所謂逢強智取。”穩扎穩打的對手,就要“善賣破綻,誘之深入,我可乘間取之,使其不可及防。兵法云‘出其不意’、‘疾雷不及掩耳’者也。”對于有些習慣于防守的對手,則要“恃己有攻取之方”或通過假動作等的先導,“及其陳未定而蕩之”。“與人交手,要識彼為哪一家。如彼上身,我亦上身,如我為上身,彼善用腿,我則當用硬攻直進、挨身靠打,使彼不能離開,則腿不能使。”等等,因人而異,方能“技有可為”。
六.武學新論
學武者必須通理:武德,武禮、武尊、武道、武義、武技、武藝、武理、武功、武略、武術、武醫、武交、武文!——傅彪武學新論 2012.6.26.
學武者必須通理。這是一個武術人所具備的基本素養,也代表著一個武術人的自我規范意識。走在武術道路上,人人都想成為卓越人才,受人愛戴。但前提條件是你對武學知多少?要想成為一個受人敬重的武者,不僅需要外在功夫高,更需要內在修行深。武術講究內外兼修,正是如此。想要通理,就要曉理,連這一點如果都做不到,其它也是空談。我們無論做哪一件事情,首先要掌握其規律、屬性、變化等等,分辨黑白,明心見智,養成良好的習慣,本著自己的原則,心胸坦蕩蕩,無愧天與地。
武德:武德是武術的靈魂,崇尚武德是武術界幾千年的優良傳統。學武之人,德為藝先。這應是每一個習武者所具備、通曉、遵守與發揚的。“文以評心,武以觀德。”這是衡量一個人的道德標準。習武之人如無道德可言,則是害。反之,則是幸。害與幸恰恰能體現出人生在世的生存價值。自古崇德尚武,是武術人必須具備的一種品質,是衡量武學修為的基本標準,是體現武德情操的基本表現。何為崇德尚武?其實:崇德就是尚武的前提,尚武則是崇德的反映,通過崇德尚武,最終發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為集體、民族、乃至國家多做貢獻!
武禮:古曰:“不學禮,無以立。”禮是一種美德、一種包容、一種修養。禮更是一個廣闊的范疇,滲透于天下各行各業。而武術禮儀作為其一,便是億萬習武者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行為,從中凸顯出習武之人的文明禮貌。如武術中的抱拳禮,就是彰顯武術人禮節的一種風范。武禮是中國傳統的一種武術禮節,是本著當代武術為和平、友誼服務的宗旨,其寓意為天下武林是一家。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在我國的社會交往中歷來就成為一種文明標志,身份象征。古人也將“禮”視為修身、立世、齊家、治國、乃至平天下的重要社會準繩。
武尊: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史上,處處閃耀著尊師重道的感人精神。這在武術中也得到很好的繼承與發揚。武術博大精深,絕非一朝一夕之功,F實學習中要經過長期的磨練方成。而學習中首先要懂得尊師重道、尊老愛幼,敬師敬友敬拳道的道理。如此,才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所以,人與人之間首先要懂得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在師生間建立深厚的友誼。做到團結友愛,互敬互助、平等和諧、健康向上。彼此間,也就自然洋溢出真誠與情感。只有明白怎樣尊敬人,才算會做人!
武道:武道是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中華武術精神,從產生到壯大,走過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武道是以武為修行,為追求真理的第一途徑。武道精神是一個包含諸多要素的思想體系,他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以德服人,以人為本”等。例如現在的奧林匹克精神,它追求的是競爭與創造、進取與超越,和武術精神如出一轍。都是在激勵人、鼓舞人,使人前進、前進、再前進!
武義:武義并不是單純的義氣,而是一種理智、情商,是一種對事對物的理解。當我們在生活與學習中遇到很難抉擇的事情,就要明確做出判斷,但自己的內心首先要明白什么事情可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要有大義之心,對身心健康不利的事情堅決不從,對損人利己的事情堅決不做。遇到事情時,理智的人會讓血液進入大腦,聰明地思考問題;而野蠻的人就會讓血液進入四肢,大腦空虛,瘋狂沖動。所以,義,即有大義之心,大義之舉,又富有覺悟、個性、原則,最終體現出一個人的情商。
武技:武技是由踢打摔拿技擊動作組合而成。它包含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屬性,其根源為技擊。演練起來千變萬化、形神兼備。尤其在技術構成上,則不出“防守”和“攻擊”兩方面。所以每個動作,“不攻即守;不守即攻;攻中有防,防中有攻。” 武術源自先人自衛生存,一招一式莫不立足于攻防。俗語云,知其然尚須知其所以然。技擊即武術之“所以然”,也是武術精華之所在。
武藝:武術是一門藝術,它有著豐富的肢體表達能力。在千年的文化長河中武動至今,風采依然,縱觀當下武林,更是大放異彩。各門派技法無不詮釋著一種文化。在動靜之間體現著豐富的內涵。武術不僅有著高低起伏、內外合一、抑揚頓挫、形神兼備的藝術性,更具有結構之美、韻律之美、動靜之美的審美視覺觀。它時而如蛟龍出海,時而如流水潺潺。武術容納世界萬物與之中,汲取其精華,孕育而成。如長拳十二形則生動的體現出豐富的肢體語言,并展現出取意象形之意,例如;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站如松、立如雞、轉如輪、折如弓、快如風、緩如鷹、輕如葉、重如鐵。所以,武術所展現的是人文與世界的和諧,是人類智慧的象征。
武理:武理是一個武者達到高深造詣時的體現。我們練習武術,就要了解武術,無論其技法特點,還是歷史源流,這都是應掌握的知識。當今各門各派武術均有其演練形式,風格迥異,各不相同。如長拳的大開大合,南拳的短小精悍、太極的行云流水、少林的樸實無華等等,拳術器械,不勝枚舉。雖特點不同,但理卻相通,歸根到底,其實都是在傳遞著一種對武術的認知、對武術的不斷探索及其發展之道,最終表達出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
武功:詩云:“要想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千錘百煉后,永鑄座右銘。”練好武功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決心,付出的汗水多少,直接取決你收獲了多少。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短暫的精彩總讓人震驚與贊嘆,但背后的付出又有誰清楚?我們若想擁有一身卓越的功夫,首先要持有一顆持之以恒的心態,否則,也只能以半途而廢而告終。
我們發現,世上不乏有志者,選定一個目標并為之奮斗。但結果卻不盡人意,不是被勞累擊倒就是被時間磨掉恒心,堅持不下去,最終放棄。武術雖要求一招一式之動作,但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夫。它是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披星戴月,年深日久凝煉而成,高水平功夫絕不是十天半月、一年半載。而是歷經春秋、千錘百煉而成。另外,功夫要學有所成,必須做到勤學善思,養成多問、多想、多練的好習慣。深邃的功夫,勿要一味追求速效,更勿盲目習練,否則會適得其反。落個辛苦越多,失望越大,結果很悲催。所以,卓越的武功是需要時間+汗水+智慧,如此,武功才練有所成!
武略:中國武術在戰爭與競技過程中的外在體現主要是力量與勇武,但卻不曾與謀略分離。仔細探求武術的發展歷程,我們會發現,中國武術從未曾以單獨的技術面目展現在我們面前。除去技術之外,還有其它豐富的內容,謀略思想也是其中之一。事實上,武術無論是技術理論本身還是與他人的技術對抗都充滿了謀略的思想。受文化理念的影響,武術技術發展過程中蘊涵著眾多的謀略因素。比如,武術套路在今天更多以表演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失去了它曾經擁有過的技擊含義。但套路在發展的早期卻遠不是現在的模樣,套路本是為了實戰技擊而進行的準備,同時也是對實戰中經驗的總結。其中所含有的攻防含義中本身就充滿了謀略,每一次攻防的演練不僅是一次簡單的身體對抗,更是演練者謀略與思維的抗衡。正是對每一次實戰的總結和提煉后才產生了套路這一武術的高級表現形式。當然,史上的“套子”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套路表演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又如當今散打搏擊運動,對方在賽場中就是在斗智較力。以實力與謀略戰勝對手,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武略在運用中注重這些關鍵因素的同時,更要注意全局的把握與衡量,要有控制全局的能力,并制定一系列戰略進攻計劃,這才是功夫與智慧的完美融合!
武術:何為武術?精簡來講就是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動作為素材,以攻守進退、動靜疾徐、剛柔虛實等格律組成的套路,或在一定條件下,遵照一定的原則,兩人斗智較力,形成搏斗,以此來增強體質、培養意志,武術格斗技能的體育運動,這就是武術。武是一種動態,而術則是一種方法。武術屬于體育,而又高于體育,它形勢多變、風格迥異,既有很強的審美視覺感,又有很好的鍛煉健身價值,在練習中能充分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思維方式,使人做事更為果斷,且不懼挑戰,從而對性格懦弱者無疑是心理的提升。武術在形成與發展中,不僅吸收融合了中國傳統哲學、政治倫理、軍事思想、文學藝術、醫學理論、宗教禮儀等民族文化精華,表現著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精神、社會心態、哲學智慧、思維方式;同時還向世人展示著它的強身健體、修身養性、防身御敵、制人取勝等多種功效。
武術即是一種運動形式,又是一種戰術。比如武術中的散打,就充分體現出了武術(戰術)的重要性。功夫技擊為對抗項目,是斗智較力的運動形式,而在與對手的較量中不僅需要高超的技術,更需要善變的戰術。所謂“水無常形、兵無常法。”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擂臺上,拳來腳往,你進我攻,你攻我守,激烈如火。力與智的表現將陸續展開。而高技術水平選手之間的較量,則將力量與智慧更是完美的體現。賽中的虛實、真假,都是迷惑對方的手段,其目的就是造成假象,使對手落入圈套之中,一舉奪魁!
武醫:武術同中國醫學有著緊密的關系,首先從兩者的發展就不難看出。武術與中醫同屬華夏優秀文化,它們都在相同的背景下產生、發展起來的。
武術與中醫傷科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遠至古代,不說士卒在交戰時金屬利器、鈍器等造成的創傷,就習武練拳活動過程及平時各種各樣的損傷,包括傷及氣血、內臟的經絡閉塞等內傷,以及扭傷、跌傷、撞傷、脫臼、骨折及皮肉筋骨的外傷,都成為兵家、武術家及醫家十分關注的問題,因此,武術與中醫傷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隨之造就了許多二者兼備的人才,許多武術家同時也是頗有造詣的骨傷科專家,也有不少的骨傷科大師同時也是武林高手。“武醫兼修”、“未練武先學醫”就被一些武術流派所提倡。有些名醫,他們在給病人治病時采用導引、發氣、推拿、治療與藥物治療相配合,這樣療效比單純藥物治療好。
武術界有種流傳很廣的說法:“拳起于易,理成于醫。”它高度概括了武術理論與中醫之間的緊密關系,這說明武術理論的形成與中醫學有直接關系。
武交:交流技藝,增進友誼: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習練日久就會有“藝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許多國家武術愛好者喜愛武術套路,也喜愛武術散手,他們通過練武了解認識中國文化,探求東方的文明。武術通過體育競技、文化交流等途徑,在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武文:武人不茍戰,是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為文中之武也。
偉大領袖毛主席。一個典型的文人出身,雖未沖鋒于戰場的槍林彈雨之中,但卻可以將馬列主義與中國的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創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理論,即毛澤東思想。他博古通今、運籌帷幄,正是運用這一思想,參與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趕跑了蔣介石,解放了全國人民,建立了全新的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他這個文人,用他文人的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人民軍隊,屢戰外敵,戰無不勝,令敵聞風喪膽。
文能安邦、武能定國,沿用至今,是歷史的必然。歷史上每個朝代的建立都是靠著一批武將打下江山,而文人就要在此基礎上建立合法的制度進行管理。由此形成了“文安邦,武定國”的說法。但要真正做好就需要一批批文韜武略之才。
文與武如果能夠結合,做到文武兼備,文武于一身,文武全才,是最理想的。武能指揮全軍萬馬馳騁疆場,文能運籌帷幄指點江山,治理國家。歷史上不乏這樣的全能之才,管仲樂毅,三國時期的曹操,唐朝開國皇帝李世民,清朝封疆大吏曾國藩等,都是能文能武的良才。開國元帥陳毅,文韜武略更是高人一籌。我們的毛澤東主席,他的治國思想和軍事才能更是無人能比。但要成為集文武于一身則要內外兼修,絕非易事。它需要超凡的體魄與智慧,最終達到文武卓越,所向披靡!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眾多優秀民族文化。它們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原動力,也是構成我們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意識,不斷為我們的中國心輸送著養分。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園里的一朵奇葩,它已深深植根于華夏文明的沃土,千百年來與中國其他文化水乳交融,共同組成絢麗多姿的中國文化整體。它神髓高逸,氣韻靈醒,獨步千古而長盛不衰,為中華民族乃至世界人類作出了突出貢獻。
武術是一種外修身、內修心的技藝,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F聯合國友好使者、中國武協副主席、國際功夫聯合會主席傅彪先生通過數十載研習與參悟,結合武術與民族文化精髓,通過不斷研究與實踐,特此總結出《武學新論》。供天下武學之士交流、學習。
功夫技擊熱身運動
運動熱身是各項運動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于可以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減少損傷風險系數。一個有效的熱身包含很多重要的元素,這些組成的元素共同作用才使得運動的損傷風險降到最低。熱身是身體活動之前進行的運動,有很多的益處,熱身的首要作用是讓身心做好準備接受艱苦的訓練。幫助身體增加身體的核心溫度,肌肉溫度,肌肉溫度的增加可以使肌肉更放松,更靈活。有效的熱身可以增加心率次數和呼吸的深度與頻率。增加血液流量和血液氧氣和血中營養給肌肉,這些幫助肌肉的肌腱與關節接受更多的艱苦訓練。
首先,熱身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目的是能夠通過此過程達到更加強度的訓練。熱身是簡單和輕松動作開始。因此,每個運動的人都應該把熱身納入自己實行目標的一個重要部分。一份完整的熱身活動應該包括:一般熱身;肌肉拉伸運動;運動專項的熱身和動態的肌肉拉伸。這四個部分都是重要的,其中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是不可以忽略。四個部分聯合作用給身體和心理的積極影響,從而使運動員的身體達到巔峰狀態。
注:例舉幾種熱身運動法
1. 前俯腰
動作要領:兩腳成八字站立,身胸挺直,兩臂自然下垂,掌貼大腿外側,掌心向內,掌指向下。然后兩手十指交叉,兩臂直臂上舉;上體慢慢前俯,抬頭、挺胸、塌腰,兩手盡量貼地。隨后兩手抱住兩腳跟,使胸部逐漸貼至腿部,靜止片刻。最后以兩腳為軸,身體向左右轉90°,兩手向左腳外側按地,仰頭保持片刻。兩腿伸直,收腹、收胯,盡力做前俯腰(如圖1--圖3所示)。
.JPG)
圖1
.JPG)
圖2
.JPG)
圖3
練習步驟:先做開步的前俯腰練習,逐漸做兩腳并攏的前俯腰雙手觸地和抱腿練習,并保持一定時間。
練習要求:重視動作要領,用手提示膝部勿彎屈,使練習者做到膝關節挺直。
2. 步法拉伸運動
弓步壓腿:一腳向前邁步屈膝半蹲,大腿與地面平行,膝與腳尖垂直,腳尖內扣,另一腿向后挺膝伸直,全腳著地,兩手置于腰間,左右轉身移動(如圖4--圖5所示)。
.JPG)
圖4
.JPG)
圖5
動作要點:挺胸、塌腰、沉髖,前腿弓,后腿蹬地。
動作要求:沉髖下壓,挺膝直腿,腳跟蹬地。
仆步壓腿: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腳尖里扣;兩手分別抓握兩腳外側,成仆步向下壓振動作,兩腿左右移動變步使動作不要太快,臀部移動時盡量貼近地面(如圖6--圖7所示)。
.JPG)
圖6
.JPG)
圖7
動作要領:挺胸、塌腰、沉髖;一腿伸直,另一腿深蹲。
動作要求:一手壓住膝關節,另一手抓緊腳踝,前腳外側可抵住固定物體做壓振練習。
3. 劈腿
豎叉
兩臂側平舉或扶地;兩腿前后分開成直線,一腿后側著地,腳尖朝上;另一腿內側或前側著地(反之相同)。(如圖8--圖9所示)
.JPG)
圖8
.JPG)
圖9
動作要領:抬頭、挺胸、立腰、收髖、伸膝,兩腿成一條直線。
練習步驟:
①豎叉前先做壓腿練習,然后手扶肋木逐步做向下劈腿動作。
②手不扶地做向下劈叉。上體做前俯后仰動作,前俯時也可雙手握住前腳,下頜盡力前伸,接近腳尖,并耗腿。
③同伴用兩手向后扳其雙肩,腳踩其后腿根部,踩振并踩住后適當耗一會兒;向前俯身也可采用此方法,用雙手按其髖部或腰部向前、向下做助力動作。
練習要求:
①腰髖轉正,后腿膝關節挺直。
②前腿腳尖勾緊朝上。
橫叉
動作要領:
練習者兩臂側平舉或在體前扶地。兩腿左右分開成直線,兩腳兩腿內側著地或腳尖上翹(如圖10所示)。
.JPG)
圖10
練習步驟:
1)豎叉前先做壓腿練習,然后手扶肋木逐步做向下劈腿動作。
2)手不扶地做向下劈叉。上體做前俯后仰動作,前俯時也可雙手握住前腳,下頜盡力前伸,接近腳尖,并耗腿。
3)同伴用兩手向后扳其雙肩,腳踩其后腿根部,踩振并踩住后適當耗一會兒;向前俯身也可采用此方法,用雙手按其髖部或腰部向前、向下做助力動作。
練習要求:
1)腰髖轉正,后腿膝關節挺直。
2)前腿腳尖勾緊朝上。
四. 樁功
樁功是武術基本功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功法,主要是指在靜中求動,靜中練功,靜聚威力,快速制于人的武術功法。兩腿站定,練弓步樁、馬步樁、渾元樁等都是下固兩腿,中穩身軀,上靜于腦,氣沉丹田,以意領氣,調氣練氣。動中求靜,貴在聚氣,調氣,發力,靜中求動,意在練氣,聚氣,壯氣,發力,有推山之力。因此說練樁功,可增強腿部力量,可協調上肢完成動作,配合下肢,使上下肢形成一體。對初學者來說,應經常練弓步,馬步和少林派中的各種樁功,并配合沖拳練習(如圖11--圖13所示)。
.jpg)
圖11
.JPG)
圖12
.JPG)
圖13
一. 功夫技擊預備勢
一.功夫技擊勢(預備勢)
動作說明:兩腳按開立步站立(正架為左腳在前,反架為右腳在前,可根據個人習慣選擇)。兩手握拳,左前右后,左手臂彎曲,肘關節夾角在90度,左拳與鼻同高;右手臂彎曲,肘關節夾角小于90度,上、前臂緊貼右側肋部,身體側立,下頜微收,閉嘴合齒,面部和左肩、左拳正對對手。
實戰勢(正面)左勢
.JPG)
實戰勢(正面)右勢
.JPG)
實戰勢(側勢)
.JPG)
實戰勢(背面)
.JPG)
實戰勢(特寫)
要點:實戰姿勢是實戰時的預備姿勢,因此,要求進攻靈活,防守嚴密,移動方便。姿勢不可太低,重心控制在兩腿之間;兩手緊護軀體,暴露給對手打擊的有效部位盡量縮小。
二. 功夫技擊基本步法
功夫技擊步法是為保持與對手間的距離,實施進攻與防守動作或破壞對手與進攻與防守意圖,而進行專門的腳步移動方法,步法很多,比如進步、退步滑步、墊步等等。
1. 蹲起步
動作說明:以左勢為例;上肢散打勢,下肢快速下蹲,略微停頓后迅速站立,成實戰勢。如此反復練習(圖1--1至圖1--6所示)。
左勢 圖1--1
左勢 圖1--2
左勢 圖1--3
.jpg)
右勢 圖1--4
.jpg)
右勢 圖1--5
.jpg)
右勢 圖1--6
動作要點:下蹲與站立時,始終保持實戰狀態,動作、眼神一部到位。
2. 進步
動作說明:前腳(左腳)先向前進半步,后腳再跟進半步(圖2--1至圖2--4所示)。

圖2--1

圖2--2

圖2--3

圖2--4
動作要點:進步步幅不宜過大,后腳跟進后的身體姿勢不變,銜接進步與跟步時越快越好。
3. 退步
動作說明:后腳(右腳)先后退半步,前腳再退回半步(如圖3--1至3--5所示)。
.JPG)
圖3--1
.JPG)
圖3--2
.JPG)
圖3--3
.JPG)
圖3--4
.JPG)
圖3--5
動作要點:參考“進步”。
4. 閃步
動作說明:左(右)腳向左(右)側移半步,右(左)腳隨之向左(右)滑步;同時身體向右(左)轉動約90度(圖4--1至圖4--7所示)。
.JPG)
圖4--1
.JPG)
圖4--2

圖4--3

圖4--4
.JPG)
圖4--5

圖4--6

圖4--7
動作要點:左、右移動時幅度不要過大,幅度稍微小一點。
5. 跳步
動作說明:調節敵我的距離,在運動中容易把握重心,有利于攻防(如圖5--1至5--8所示)。
.JPG)
圖5--1
.JPG)
圖5--2
.JPG)
圖5--3
.JPG)
圖5--4
.JPG)
圖5--5
.JPG)
圖5--6
.JPG)
圖5--7
.JPG)
圖5--8
動作要點:靈活移動,可進可退,可閃可讓,難敵之進,利己之攻。
三。功夫技擊拳法技術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擺拳,其中還演變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三拳:直拳、擺拳、勾拳
1. 直拳(沖拳)
左直拳
動作說明:預備勢為正架勢,即左腳、左手在前(以下均同),右腳微蹬地面,重心微向前腳移動;同時左拳直線向前沖出,力達拳面(如圖6--1至6--2所示)。

圖6--1

圖6--2
動作要點:沖拳時,上體不可前傾,腰略向右轉。拳面領先,上臂催前臂,臂微內旋,肘微屈,快出快收,切勿停頓,迅速還原成預備勢。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撩拳:由于沖拳前肘先于拳而動,形成拳往下撩的錯誤。糾正時強調以拳領先,勿先動肘;或同伴幫助以一手拉拳,一手按肘,慢慢體會要領。
右直拳
動作要點:右沖拳的發力順序是起于右腳,傳送到腰、肩、 肘,最后達于拳面。上體向左轉動(頭不轉),以加大沖拳力量。還原時以腰帶肘,主動回收(如圖7--1至7--3所示)。
(1).JPG)
圖7--1
.JPG)
圖7--2
(1).JPG)
圖7--3(特寫)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上體過于前傾。沖拳時,上體向前移動過多,腰沒有向左擰轉。糾正時,多體會動作要領,克服向前俯身的毛病。在翻肘撩拳時。沖拳前臂、肘關節先動并外翻,形成撩拳錯誤。糾正時,由教練或同伴幫助,或面對鏡子,放慢動作練習。糾正時,面對鏡子或同伴監督,用慢速放松練習,以體會出拳路線。
2. 擺拳(摜拳)
左擺拳(左摜拳)
動作說明: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左拳向外(約45度)、向前、向里橫摜,臂微屈,拳心朝下,力達拳面或偏于拳眼側;右拳護于右腮(如圖8--1至8--3所示)。
(3).JPG)
圖8--1
.JPG)
圖8--2
(1).JPG)
圖8--3(特寫)
動作要點:力從腰發,腰繞縱軸向右轉動。摜拳發力時,臂微屈,肘尖抬至與肩平。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摜拳幅度過大。糾正時,面對鏡子或同伴幫助,消除只想用力的心理,嚴格體會摜拳的運行路線,待動作摹本定型后再加大動作力量。糾正時,多體會向右轉腰發力的要領,或同伴幫助控制身體前探。
右擺拳
動作說明:預備勢開始,右腳微蹬地并向內扣轉,合胯并向左轉腰,同時右拳向外(約45度)、向前、向里橫摜,力達拳面或偏于拳眼側;左拳變掌屈臂回收至左腮前(如圖9--1至9--3所示)。
(2).JPG)
圖9--1
(1).JPG)
圖9--2
(1).JPG)
圖9--3(特寫)
動作要點:右腳內扣,合胯轉腰與摜拳發力要協調一致。摜拳發力時,肘尖微抬,使肩、肘、腕基本成水平。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參考“左擺拳。
3. 勾拳(抄拳)
左勾拳(左抄拳)
動作說明:預備勢開始,重心略下沉,左拳由下向前上方勾起,上臂與前臂夾角在90--110度之間,拳心朝里,力達拳面(如圖10--1至10--3)。
(3).JPG)
圖10--1

圖10--2
.JPG)
圖10--3(特寫)
動作要點:重心略下沉,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前腳蹬地擰轉的反作用力,加大勾拳力量。動作要連貫、順達,用力要由下至上,勾拳發力時,腰向右側轉動,發力短促。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1)左拳向外繞行。糾正時,面對鏡子,不追求用力,重點體會拳的運行路線。
(2)勾拳發力時上體后仰、挺腹。糾正是,重點體會蹬地轉腰的要領以及內力的作用。
(3)重心上提,歪跨。糾正時,請同伴幫忙,一手按頭,一手扶胯,邊練習邊提示改進。
右勾拳
動作說明:右腳蹬地,扣膝合胯,微向左轉腰的同時,右拳由下向前,向上抄起,上臂與前臂夾角在90--110度之間,拳心朝里,力達拳面;左拳回收至右肩內側(如圖11--1至11--3所示)。
(2).JPG)
圖11--1

圖11--2
.JPG)
圖11--3(特寫)
動作要點:右勾拳要借助右腳蹬地、扣膝、合胯、轉腰的力量,發力由下至上,協調順達。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右拳后拉。練習者可能想加大動作力度,以致右拳先后拉再上勾,出現嚴重預擺。糾正時,應消除單純用勁心理,著重體會動作路線和全身的協調配合。身體向上立起。練習者沒有體會合胯轉腰的用力方法,過分追求蹬地伸髖。糾正時,請同伴協助控制重心的起伏,如一手按頭,一手給靶(保持正確的高度),體會力從腰發的要領。
四。功夫技擊拳法實戰
1. 左直拳實戰用法:對手左直拳攻我上盤;我迅速用右手攔截,并出左直拳反擊對手頭部(如圖12--1至12--3所示)。

圖12--1

圖12--2

圖12--3
2. 右直拳實戰用法:對手主動出右直拳攻我面頰,我迅速用右手格開,并出右直拳反擊對手頭部(如圖13--1至13--2所示)。

圖13--1
.JPG)
圖13--2
3. 左擺拳實戰用法:對手出左擺拳攻擊;我迅速以右手格擋,并出左擺拳擊打對手臉及下頜部(如圖14--1至14--3所示)。
.JPG)
圖14--1

圖14--2
.JPG)
圖14--3(特寫)
4. 右擺拳實戰用法:對手出右擺拳攻擊,我迅速以左手格擋,并出右擺拳擊打對手臉及下頜部。(參考左擺拳實戰,方法相同,惟動作相反)(如圖15--1至15--2所示)。

圖15--1
.JPG)
圖15--2(特寫)
5. 左勾拳實戰用法:對手左擺拳擊頭時,我右手迅速格擋,沉身,左勾拳反擊其腹部(如圖16--1至16--2所示)。
.JPG)
圖16--1

圖16--2
6. 右勾拳實戰用法:對手右勾拳攻擊上盤右側時;我左手迅速格擋,并以右勾拳反擊其軀干以上正面部位(腹、下頜、臉部)(如圖17--1所示)。

圖17--1
五. 功夫技擊腿法技術
腿法在功夫技擊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武術中有四大擊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多年來為什么腿法深受廣大習武者的偏愛。因為腿法有四大特點。第一:腿居身體之下,每天擔負著支撐身體的重大任務,再加對腿法作了專項訓練,兩腿十分有力量,同時大腿有人體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體最發達的肌群,腿和臂相比較,力量要大得多。第二:腿進攻的距離相對較遠。第三:腿法進攻隱蔽性好,腿在人體之下,距離對方眼睛較遠,故有進攻隱蔽性好的特點。第四:腿法進攻變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有踢、踹、掃、擺、丁等20多種,有各種連環腿、拳腿組合,低配高、虛配實、左配右等連連出擊,勢勢相承,變化莫測。
六腿:蹬腿、鞭腿、踹腿、擺腿、劈掛腿、騰空側踹腿
第一章: 蹬腿(左蹬腿、右蹬腿)
左蹬腿
動作說明:實踐姿勢站立,右腿直立或稍屈,左腿提膝抬起,勾腳,以腳跟領先向前蹬出,力達腳跟;亦可送髖,腳掌下壓,力達腳前掌(如圖18所示)。

圖18
右蹬腿
動作說明:身體重心前移,左腿直立或稍屈,身體稍左轉,右腿屈膝前抬,勾腳,以腳跟領先向前蹬出,力達腳跟;亦可送髖,腳掌下壓,力達腳前掌(如圖19所示)。

圖19
動作要點:屈膝高抬,爆發用力,快速連貫。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散手中的蹬腿,除與套路中的要求相同外,還吸取了前點腿的優點,除力達腳跟,當擊中對方時,腳踝發力,前腳掌下壓,這樣,擊后容易將對方蹬開或使其倒地。
第二章:鞭腿(邊腿)
左鞭腿
動作說明:上體稍向右轉動,同時左腿高提膝,大小腿重疊,腳尖繃直,右腿支撐身體,左臂下垂在身體左側,肘關節彎曲大于90度,右掌在下頜左側,目視前方。小腿向右側彈踢,髖、膝關節充分伸直,腳尖繃直,目視前方(如圖20所示)。
圖20
要點:膝蓋內口,以膝帶腿,快速有力,力貫腳尖。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腳背放松,膝不內扣,力點不準,容易受損傷,需按動作要領反復練習、體會。多練習空擊、腳靶及沙袋,熟悉動作要求,體會動作要點。
右鞭腿
動作說明:動作方法與要點與左鞭腿相同,惟動作相反(如圖21所示)。

圖21
要點:膝蓋內口,以膝帶腿,快速有力,力貫腳尖。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腳背放松,膝不內扣,力點不準,容易受損傷,需按動作要領反復練習、體會。多練習空擊、腳靶及沙袋,熟悉動作要求,體會動作要點。
第三章:踹腿(左、右踹腿)
左踹腿
動作說明:右腿直立或稍屈支撐;左腿屈膝抬起,小腿外擺,腳尖勾起,腳掌正時攻擊目標,展髖,提膝向前踹出,力達腳掌,上體可側傾(如圖22所示)。

圖22
動作要點:上體、大腿、小腿、腳掌成一條直線,踹出時一定要以大腿推動小腿直線向前發力。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收腹、屈髖、撅臀,上體與腿不能成一條直線,打擊距離短、速度慢、力量小。糾正練習時要手扶支撐物,一腿抬起,腳步落地,嚴格按動作要求,由慢到快反復練習踹腿,改正動作。
右踹腿
動作說明:左腿直立或稍屈支撐,身體向左轉180度,同時右腿屈膝前抬,小腿外擺,腳尖勾起,腳掌正對攻擊目標,用力向前踹出,力達腳掌,上體可側傾(如圖23所示)。

圖23
動作要點:上體、大腿、小腿、腳掌成一條直線,踹出時一定要以大腿推動小腿直線向前發力。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收腹、屈髖、撅臀,上體與腿不能成一條直線,打擊距離短、速度慢、力量小。糾正練習時要手扶支撐物,一腿抬起,腳步落地,嚴格按動作要求,由慢到快反復練習踹腿,改正動作。
第四章:擺腿(左后擺腿、腿法組合:右高鞭腿+左后擺腿)
1.左后擺腿
動作說明:以左后擺腿為例,重心移至右腿支撐,身體向有左轉360度,隨轉體,上體稍側傾。同時右腿離地,經右后向前擺起,腳面繃平,力達腳掌,目視左腳(如圖24所示)。

圖24
動作要點:轉體時以頭領先,腰發力,借慣性,展髖,挺膝、繃腳背。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身體重心不穩,腰過于僵硬。練習動作是,首先掌握好重心,腰是貫穿力量之紐扣,如過于松散與僵硬,則力不足。
2.擺腿組合(鞭腿+后擺腿)
動作說明:功夫技擊勢,右鞭腿出擊,當腳落地后,迅速轉身后擺腿。此為腿法組合動作,適合于實戰(如圖25--1至25--2所示)。

圖25--1
.JPG)
圖25--2
動作要點:配合選快速。轉體時以頭領先,腰發力,借慣性,展髖,挺膝、繃腳背。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身體重心不穩,腰過于僵硬。練習動作是,首先掌握好重心,腰是貫穿力量之紐扣,如過于松散與僵硬,則力不足。
第五章:劈掛腿
動作說明:劈掛腿是結合柔韌、速度、力量、協調等為一體的一種腿法。利用臀部來控制腿的擊打方向,力量來源于起腿下劈之力,從而擊打對手的臉部及胸部(如圖26所示)。

圖26
動作要點:下劈腿速度要快。充分利用好臀部及下劈之力,力貫前腳掌。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下劈腿無力,身體不協調。糾正練習時首先要把腿部柔韌拉開,然后逐漸增加腿部力量及練習數量。
第六章:騰空側踹
動作說明:以左騰空側踹腿為例,助跑起跳,在空中右腿扣膝,左腿踹出(反之相同),力達腳跟(如圖27所示)。
.jpg)
圖27
動作要點:助跑要快,膝要扣緊,在空中時動作連貫一致、身體需協調,不可泄力,一氣呵成。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空中動作不連貫。要多練習基礎動作,于空中時動作要緊湊,不可松散。
六. 功夫技擊腿法實戰
1. 蹬腿實戰用法:(以右蹬腿為例)雙方移動時,在與對手正面相對時,乘其不備,蹬腿擊其上肢(如頭部、頸部、胸部)、(如圖28所示)。

圖28
2. 鞭腿實戰運用:(以右鞭腿為例)在與對手正面相對時,乘其不備,上步右高鞭腿擊打對方頭部(如圖29所示)。

圖29
3. 踹腿實戰用法:(以左踹腿為例)雙方移動時,在與對手正面相對時,乘其不備,以左踹腿擊對方胸部或頭部(如圖30所示)。

圖30
4. 擺腿實戰運用:(以左后擺腿為例)雙方移動時,乘其不備,迅速起腿法組合。右鞭腿+左后擺腿擊打其頭部(如圖31--1至31--2所示)。

圖31--1
.JPG)
圖31--2
5. 劈掛腿實戰運用:(以右劈掛腿為例)雙方移動時,對手欲出擊,乘勢找好時間差,以劈掛腿擊對手頭部或胸部(如圖32所示)。

圖32
6. 騰空側踹腿實戰應用:(以左騰空側踹為例)主動出擊,當對手還未及出擊或防守時,騰空而起,借助高度及慣性踹擊對手腹部、頭部等(如圖33--1至33--2所示)。
(1).jpg)
圖33--1
.jpg)
圖33--2
七. 功夫技擊摔法技術
功夫技擊中摔法是一種將力量、速度和技巧等融合在一起的復合技術。“遠踢近打貼身摔”的搏擊理念就突出說明了在散打貼身的近距離對抗中摔法的重要性。遠距離摔有“接腿摔”、近距離摔有“靠摔”等,由此可見摔法在散打實戰中的重要地位。
注:功夫技擊摔法技術由傅彪及弟子于忠森、何敬璋、王坤分別演示
1. 抱腿上托
動作說明:對方用正蹬腿蹬我胸部。我兩手立即抓握住對方左腿;屈臂上抬,兩手上托其左腳后,向前上方推送使其倒地(如圖34--1至34--3所示)。
.JPG)
圖34--1
.JPG)
圖34--2
.JPG)
圖34--3
動作要點:抓握對方腿法要準,托推動作連貫一致。
2. 抱腿別退
動作說明:對方用右鞭腿向我側面擊來,我迅速抓握住對方踢出之腿,并迅速上右步叉于對方支撐腿后方,擰腰別腿,使對方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如圖35--1至35--3所示)。
.JPG)
圖35--1
.JPG)
圖35--2
.JPG)
圖35--3
動作要點:接腿要準,上步叉腿要快,擰腰別腿一氣呵成。
3.接腿單涮
動作說明:對手用左高鞭腿擊我上肢。我立即用兩手抓握甲右腳;兩腿屈膝,兩手向左側拉其右腳;隨即向下、向右上方成弧形擺蕩,使對方失去重心而倒地(如圖36--1至36--4所示)。
.JPG)
圖36--1
.JPG)
圖36--2
.JPG)
圖36--3
.JPG)
圖36--4
要點:抓握要準確、牢固,右拉和弧形擺蕩動作要連貫有力。
4. 接腿摔
動作說明:對方用右高鞭腿踢我肋部。我立即順勢用兩手拿住對方右小腿,迅速上掀,并以前腳別絆支撐腿,使其失去重心而倒地(圖37--1至37--4所示)。
.jpg)
圖37--1
.jpg)
圖37--2
.jpg)
圖37--3
.jpg)
圖37--4
要點:順勢接抱腿準確、快速,動作干凈利落,不能拖泥帶水。
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接不住對方腿。在練習時多進行配合式訓練,培養果斷的攻防、摔拿意識。
5. 抱腿過胸
動作說明:對方用直拳擊我頭部,我立即上右步,屈膝、弓腰、兩手抱對方雙腿;隨向前上右步,蹬腿、挺胸將甲抱起后,向后弓腰、仰頭、后倒(如圖38--1至38--5所示)。

圖38--1

圖38--2
.jpg)
圖38--3

圖38--4

圖38--5
動作要點:上步下潛快,抱腿要緊,迅速抱起。
八. 功夫技擊拿法技術
注:功夫技擊拿法技術由傅彪弟子于忠森(黑方)、何敬璋(紅方)演示
1 斷頭臺
動作說明:敵出拳攻我,被我摔倒在地騎于背上,我迅速將右前臂伸入對方頸下,準備施以“絞頸技”(如對方的身體極為強壯,使我方在重心極力下壓后而仍未能將其壓倒在地面時,這時我方可迅速將雙腳從內側插入對方兩個大腿內側,從而與對方形成密切的接觸)。在身體繼續向下騎壓對方身體的同時,兩腿則分別用力向后方拉伸,也就是竭力將對方的兩腿向上挑起或將其腿伸直。當敵兩腿伸直的同時,其身體也就完全趴在地上,這時我左手抓握住自己的右手腕(必要時亦可抓敵發)應同右臂一起猛力向后、向上提(絞)拉,使對方因頸部劇痛難忍或呼吸困難而投降(如圖39--1至39--5所示)。
.JPG)
圖39--1
.JPG)
圖39--2
.JPG)
圖39--3
.JPG)
圖39--4
.JPG)
圖39--5
動作要點:我方須將身體下壓對方腰背及兩腿纏住敵兩腿后猛力后伸(挑)的動作配合好,以便使對手盡快趴于地上,以利于我方鎖頸動作的快速施展。
2 轉身十字鎖
動作說明:敵出拳攻我,我迅速潛身抱敵腿令其倒地。纏斗中,我將對方壓于下面,對手將極力反抗,我應速抬左腿并向左側邁過騎壓住對手,左腳落在地上,同時用雙手撐地,并將身體挺起。向上挺身的動作必會與對方的身體拉開一定的空隙,這時可快速將右臂側插敵右臂下,迅速將身體略左轉,同時用左手抓牢其右臂,并將右臂向下按住敵頸部,且用力向下切壓,進一步削弱對手的戰斗力。用右手向下按住對方頭部,從而使身體向上略浮起,以便于接下來順利實施十字鎖。再用雙手抓牢敵左臂(且將敵臂擰轉為肘心向上的狀態),并將右腳向對方面部上方邁出,將右腳下壓住對方喉頸部,身體后倒,開始施展十字鎖。隨著上體后傾的動作,雙手應用力向下扳折敵前臂,同時須將腹部頂。以“十字固”牢牢將對手控制在地面上,使其因右肘關節劇痛難忍而投降(如圖40--1至40--6所示)。
.JPG)
圖40--1
.JPG)
圖40--2
.JPG)
圖40--3
.JPG)
圖40--4
.JPG)
圖40--5
.JPG)
圖40--6
動作要點:左腿騎壓對手及時、快速;左手插入敵手臂內側要敏捷、有力,這是減弱對手抱鎖力度的重要手段;右前臂向下切壓敵頸部要準確、強勁;右手按壓敵頭要迅猛,這是實施十字固前的一個必要前提;十字固鎖制敵右臂要果斷,身體要始終與對方貼緊,整套動作須
一氣呵成。
3 腕緘制敵
動作練習:敵我纏斗中,我方從上面壓住對手時,對方極力掙脫,此時我方上體快速壓于對方胸部。迅速用左手向下按住敵左手腕,此時其左手心向上,果斷地將右手從對方左臂下伸過,并準確抓住我方的左手腕,最后,在左手用力下壓敵左腕的同時,右手則猛力上抬敵左前臂,使對方因左臂劇痛難忍而投降(如圖41--1至41--3所示)。
.JPG)
圖41--1
.JPG)
圖41--2
.JPG)
圖41--3
動作要求:右手向下按壓敵左膝要果斷、有力,左手由內側抄抱敵右腿要及時,身體向前推壓敵右腿要敏捷。
4 腿部三腳鎖
動作說明:我方仰面倒在地上,對方仍猛沖過來并向下撲來,這時我方可順勢抓牢其右臂,并向上抬起右腳,在將敵右臂向右側推開的同時,迅速將右腳向上蹬住對方右肩,牢牢控制住對手。迅速將左腿從敵兩腿中間抽出或向上抬起。將右腿迅速向上伸出并壓于其左肩或左頸上。此時可用左手抓住自己的右腳并用力下拉,直至左手將右腳向下拉至可以牢牢扣(壓)住對手頸部為止。迅速將左腿向上抬起,并壓于自己的右腳上,將左腿用力下壓自己的右腿,也就是利用兩腿交叉壓鎖的力量來牢牢鎖住其喉頸,將其擒服(如圖42--1至42--5所示)。
.JPG)
圖42--1
.JPG)
圖42--2
.JPG)
圖42--3
.JPG)
圖42--4
.JPG)
圖42--5
動作要點:我方倒地的同時要順勢抓牢其右臂,右腳壓敵頸部左側要及時,左手抓右腳下拉要快,左腳上抬要敏捷,左腿下壓我方右腳要迅猛,整套動作須于瞬間完成。
5 十字鎖鎖腿
動作練習:當我方仰面倒地后,對手從正面撲了過來時,我方應迅速收雙膝于胸前,用以阻擋對手的沖勢,用雙腳向前蹬擊敵腹或胯部,同時用雙手控制住對方攻來的上肢動作。接下來,速用雙手從下面抓住對方兩腳之踝關節,兩腳則加速向前蹬擊對方腹部。使對手快速向后方倒地,此時我方兩手則仍猛力回拉其兩腳。對手倒地后我方仍須抓牢其雙腳,在對方倒地的瞬間,我方就須迅速用右臂從外側向里鎖牢對方的左腳。用右前臂猛力上挑對方小腿背部肌肉的同時,上體也加快后倒的速度,這時左手應抓住我方右手腕并用力上拉,我方在向后方躺倒的同時,迫使對方因左腿劇痛難忍而投降(如圖43--1至43--4所示)。
.JPG)
圖43--1
.JPG)
圖43--2
.JPG)
圖43--3
.JPG)
圖43--4
動作要求:雙膝收于胸前要快,這是保護自己并阻擋對手攻勢的最有效的方法。雙手抓敵腳要準確、及時,并須與雙腳蹬擊敵腹的動作配合好,雙方倒地后鎖制敵左腿要迅猛,整套動作須于瞬間完成。
九. 功夫技擊打靶訓練
功夫技擊打靶訓練是教學的必備器材之一。通過打靶可以幫助練習者鍛煉身體協調能力專項體能,又可鞏固完善技術動作等,從而全面提高練習者的實戰能力和競技水平。所以,對散打教學中打靶訓練的研究也就有了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 正蹬腿
正蹬腿的打靶練習:輔助者左右手各持一個腳靶,前后交叉合并于胸前。練習者必須以靶為攻擊目標,利用各種步法,造成有效的發腿距離,向腳靶攻擊。必要時,輔助者移動步法讓練習者撲空,以此來鍛煉練習者在距離感上的掌握,并且,攻擊正蹬腿時,兩手要做好防護準備,以防輔助者用腳靶或出腿進擊,使練習者養成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的習慣(如圖43--1至43--4所示)。
.JPG)
圖43--1
.JPG)
左正蹬腿 圖43--2
.jpg)
圖43--3
.JPG)
右正蹬腿 圖43--4
2. 鞭腿(低、高)
低鞭腿打靶練習:輔助者左右手各持一個腳靶。練習者必須以靶為攻擊目標,連續擊打,以此增強腿法的靈活及速度(如圖44--1至44--3所示)。
.JPG)
圖44--1
.JPG)
右低鞭腿 圖44--2
.JPG)
左低鞭腿 圖44--3
高鞭腿打靶練習:輔助者一手持靶,練習者以靶為攻擊目標,左右腿輪番擊打(如圖45--1至45--4所示)。
.JPG)
圖45--1
.JPG)
右高鞭腿 圖45--2
.jpg)
圖45--3
.JPG)
左高鞭腿 圖45--4
3. 踹腿
踹腿打靶練習:輔助者左右手各持一個腳靶,前后交叉合并于胸前,以踹腿(左、右踹腿)交替擊打(如圖46--1至46--4所示)。
.JPG)
圖46--1
.JPG)
右踹腿 圖46--2
.jpg)
圖46--3
.JPG)
左踹腿 圖46--4
4. 擺腿
鞭腿+后擺腿打靶練習:輔助者雙手拿靶合并于胸前,練習者實戰勢(左勢),先起右高鞭腿擊打腳靶,落地后迅速起后擺腿猛擊靶心。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協調連貫性,組合動作要多加練習(如圖47--1至47--3所示)。
.JPG)
圖47--1
.JPG)
鞭腿+后擺腿組合 圖47--2
.JPG)
鞭腿+后擺腿組合 圖47--3
騰空后擺腿:輔助者雙手拿靶合并于體前,練習者迅速騰空起身后擺腿,用腳掌擊打靶心。此動作頗富難度,要勤加練習才行(如圖48--1至48--2所示)。
.jpg)
圖48--1 注:傅彪指導弟子后擺腿要點
.jpg)
圖48--2 右騰空后擺腿
5. 劈掛腿
劈掛腿打靶練習:輔助者雙手前后合靶于上肢前方,練習者迅速起右(左)腿劈擊腳靶。練習時要掌握好身體協調性,勿打偏(如圖48--1至48--4所示)。
副本副本.jpg)
圖48--1
.JPG)
右劈掛腿 圖48--2
副本.jpg)
左劈掛腿 圖48--3
.JPG)
左劈掛腿 圖48--4
6. 騰空側踹
騰空側踹打靶練習:輔助者雙手前后合靶于體前,練習者以左騰空側踹腿為例,助跑起跳,在空中右腿扣膝,左腿踹出(反之相同),力達腳跟(如圖49所示)。
.JPG)
左騰空側踹 圖49
十. 功夫技擊打沙袋練習
打沙包練習是功夫技擊訓練中一項必不可少的訓練手段,它不僅可以提高運動員的擊打力度和擊打速度,同時也是培養、提高運動員距離感、判斷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正確進行沙袋訓練能培養運動員正確而快速地掌握各種拳腿肘膝的擊打方法,所以,要提高散打搏擊格斗技術,持之以恒、正確有效地進行艱苦的沙袋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在進行沙袋訓練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開始沙袋訓練,尤其是中、重沙袋訓練時,一定要在基本技術熟練的基礎上。在剛剛開始沙袋訓練時要先擊打輕、軟沙袋,不可過早進行重、硬沙袋的練習。
2.每次進行沙袋練習前,一定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待體溫略有升高,全身關節肌肉、韌帶活動舒展開后再擊打沙袋(擊打力量、頻率要逐步加大、加快),防止扭傷。
3.擊打沙袋前要纏好繃帶,可帶上沙袋專用的薄手套,防止挫傷。
4.擊打沙袋時要隨時保持正確的動作,包括彈性、警戒十足的預備姿勢,快速有力、準確的擊打動作,恰到好處的距離、時機等,不可圖一時痛快,胡打亂踢一通而破綻百出,要牢記“進攻時別忘了防守,防守時要找機會進攻”“遇敵如同火燒身”之古訓。
功夫技擊拳法沙袋練習
注:功夫技擊拳法沙袋訓練法由傅彪弟子于忠森演示
1.直拳
左右直拳:直拳一定要直線發出,直線拉回。當擊中沙袋時,前臂與拳面要保持成一條直線,切忌翹腕,否則,容易造成腕關節損傷(如圖42--1至42--2所示)。

左直拳 圖42--1

右直拳 圖42--2
2.擺拳
左右擺拳:動作幅度與運行路線不要過大;手臂要有弧度,打擊點要準,勿傷其手腕(如圖43--1至43--2所示)。

左擺拳 圖43--1

右擺拳 圖43--2
3.勾拳
左右勾拳:練習時,要充分利用好腰部擰轉和髖關節的頂力,下頜收緊(如圖44--1至44--2所示)。

左勾拳 圖44--1

右勾拳 圖44--2
散打腿法沙袋練習
注:功夫技擊拳法沙袋訓練法由傅彪弟子何敬璋演示
1. 正蹬腿
發力時,腿直立或稍屈,左腿提膝抬起,勾腳,以腳跟領先向前蹬出,力達腳跟;亦可送髖,腳掌下壓,力達腳前掌踹擊沙袋。右蹬腿動作相同,惟動作相反(如圖45--1至45--2所示)。

左正蹬腿 圖45--1

右正蹬腿 45--2
2. 鞭腿(低、高)
練習時,發力一定要借助身體的擰轉,注意保持平衡,上體勿前俯(如圖46--1至46--4所示)。

左低鞭腿 46--1

右低鞭腿 圖46--2
.jpg)
左高鞭腿 圖46--3
.jpg)
右高鞭腿 圖46--4
3. 踹腿
練習中,踹腿可結合上步、墊步、插步等步法進行練習。在發力前,腳掌一定要正對擊打目標與部位;發力的同時,上體側傾并注意兩手保持在防守位置(如圖47--1至47--2所示)。
.jpg)
左踹腿 47--1

右踹腿 47--2
4. 擺腿
練習中,迅速起后擺腿猛擊沙袋。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旋轉及腰力配合,動作協調連貫(如圖48--1至48--2所示)。

左后擺腿 48--1

右后擺腿 48--2
騰空后擺腿:練習中,迅速騰空轉身后擺腿,用腳掌擊打沙袋。此動作頗富難度,要掌握好重心及空中技巧,平時需勤加練習(如圖48--3所示)。

騰空后擺腿 圖48--3
5. 劈掛腿
練習中,劈掛腿是結合柔韌、速度、力量、協調等為一體的一種腿法。利用臀部來控制腿的擊打方向,力量來源于起腿下劈之力,在擊打沙袋是切勿打偏,以免傷及筋骨(如圖49--1至49--2所示)。

左劈掛腿 圖49--1

右劈掛腿 圖49--2
6. 騰空側踹
以左騰空側踹為例:練習中,要注意空中動作的協調與配合,空中要緊湊,不能松散,助跑起跳、出腿要快、準、狠,力達于前腳(如圖50所示)。

騰空側踹 圖50
十一. 功夫技擊 注意事項
1.如何壓腿:壓腿是訓練課中不可缺少的首要環節,初學者必須先過這關,就是成名的運動員也必須天天壓腿。壓腿不可操之過急,初學者千萬別為了動作瀟灑、飄逸去力求速成。壓腿本是很安全的訓練項目,不應該受傷。朋友們如果因壓腿導致韌帶拉傷,主要原因是沒有循序漸進,不顧疼痛而強行用力。為了防止受傷,我根強調的是壓腿的方法要正確,如方法不正確則可能導致把腿壓變形,從而影響今后技術動作的提高,若有專門的教練,可按照教練的安排支練習。在壓腿過程中,千萬不能急于求成, 而應由輕到重,不能用力過猛,如果一下子用力過大,就容易把韌帶拉傷,就不能進行正常訓練。另外,在踢腿的過程中也不能用力過猛,應根據壓腿的程度,慢慢向上踢。
2.在技術動作訓練中應注意加強薄弱環節部位義練習和放松肌肉。功夫技擊訓練中腰部是最容易受傷的一個部位,但腰部又是一個關鍵發力軸點,不管哪項技術的發力都是腰部的帶動,所以在準備活動和練習中,特別要注意腰部力量的練習,準備活動做好后,要以較輕的重量先做上一到兩組,讓各個部位都得到適應,以免受傷,然后再加重練習。在力量練習結束時為使肌肉松弛以免發僵,要加一些輔助性的練習力而行如沖刺跑、快速空擊或沙袋練習等,這樣就能使練習的力量在快速的內容中發揮出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訓練結束一應兩人相互做肌肉按摩放松10分鐘。
3.在實戰技術訓練中,要注意反應練習和心理鍛煉,在初次實戰前, 我們要加強反應練習,反應有 一定的基礎,然后再進行實戰練習,在選擇對手時應選一個與自已實力相當的對手,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的信心,若選擇的對手太強,第一次實戰就被對手打得很重就對實戰產生一種畏懼心理,這樣就對其以后的實戰技術的提高與發揮有很大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