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著:薄家驄
來源:意拳述要
意拳器械簡介
中華武術,源遠流長,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獨特的拳功、拳法以及他們獨創的奇兵怪械。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家體委花菊很大的力氣,進行了武術的傳統門派和應用器械的挖掘整理工作。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武術器械,多至不可名狀,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遠不止于“十八般武器”和武俠小說及戲劇嘲所能見到的各種兵器。意拳訓練中的器械簡單純樸,直截茶當。所謂武術器械,無非就是長短家伙。帶尖的就刺唄,帶鼐的就砍唄。其實,生活中隨便拿起什么東西,都可以充當藤器。有句話不是說寸鐵為兇嘛,就是這個意思。
當年日本人澤井健一與薌老比試拳腳,相形見絀無所施其技。他依仗自己是劍道三段,提出不比拳要比器械。薌老一笑應允,澤井用木劍直劈薌老面門,薌老手中拿的是他的手杖警只見他迎著澤井當頭劈來的木劍,非常從容的一舉手杖,當手杖碰到木劍的時候,澤井感到像被電擊一樣,木劍撒了手,太也飛了出去。澤井很不解其中奧妙,畢恭畢敬地求教于薌老,薌老告訴他,比拳你不行,動器械你就更不行,因為器械是久
的手臂之延長。練拳的人拿起器械,本身的優點會加強,同瞞自身的缺點也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澤井聽了這番教導,心悅誠服,遂開始棄其所學,跟隨薌老學習意拳。古人云:拳成兵器就,莫專習JJ槍。以上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意拳在器械訓練中,保留了兩種具有代表性的訓練方法,即桿子功和劈刺功。
意拳桿子功
一、桿子功
(一)基本姿勢
意拳桿子功的基本姿勢,近似現代軍事科桿方法為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下肢的步法為,在后的伏虎樁形態。重心偏于后腿,所謂前四,的是兩手在握桿的時候,采用半握的方式(釣拳稱此法為“半把桿兒”。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順桿滑過來的時候,碰傷自己的手,造成器械,握桿子的方法,正好與高明的書法家握筆的方:夠充分發揮手腕的靈活性,使器械運用自如。’桿兒”訓練是要下一番苦工夫才能得心應手的的桿子功已臻爐火純青的地步,姚先生曾經用;狼,可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圖10-1)
.jpg)
圖10-1 持桿基本姿勢
(二)磨桿子
這是意拳桿子訓練的基本功。首先持桿站好基本姿勢,桿頭相當于對方的口鼻部位。將桿子的右邊搭在一棵大樹或柱子上。此時后手的底把,應放在右胯的前面,不能像打臺球那樣,底把遠離右胯。然后身體開始前傾,頭向前上方領,雙手手腕同時順時針擰轉桿子,在大樹上摩擦向前。桿子向前旋轉而去,大約尺余即可。此時下肢仍為后重,不能變成弓箭步。順時針磨向前去的桿子,到了合適的距離,開始逆時針往回抽滑桿子。雙手手腕逆時針抽回成基本姿勢,然后反復在樹上磨來磨去。桿子不停地在樹上摩擦滑動,前后上下幅度都不要太大,以力不出尖為準。這種磨桿子的功夫,用不了多長時間;
在與人對桿子的時候,就能立見成效。這里除了意拳本身的技術力量因素外,很明顯任何人的力量,哪里比得上一棵樹的穩固。 (圖10-2、圖10-3)
.jpg)
圖10-2 磨桿子之一
.jpg)
圖10-3 磨桿子之一
(三)持桿步法
持桿基本姿勢開始,最基本的步法為進、退半步,即前腳邁出半步,后腳跟上半步;后腳退后半步,前腳后撤半步。整個的運動過程,要保持基本間架。當持桿做前進沖刺步時,后<右)腳經與前(左)腳并攏階段,然后腳尖外擺、腳內側朝前,向前邁出成交叉步,接著左腳經右腳并攏階段,向前邁出成最初的基本姿勢。在整個運動過程中,桿子的高度保持相對穩定,不可忽高忽低。意念中桿頭要自始至終不離:的口鼻咽喉部位。所謂鎖喉斷魂。在做大步后退時,與前述相反。左腳經與右腳并攏階段,然后往后退半步成交叉步,再抽右腳經與左腳并攏階段,后退半步,成最初的基本姿。(圖10-4一圖10-7)
.jpg)
圖10-4 活步桿子之一
.jpg)
圖10-4 活步桿子之二
.jpg)
圖10-4 活步桿子之三
.jpg)
圖10-4 活步桿子之四
(四)摔桿子
通過摔桿子訓練,可以提高對器械熟練掌握的程度,促進手、眼、身法、步的統一協調。傳統的槍法有“六合”的說法,其實在實際運用中, “六合”是絕對不夠的。薌老曾說,全身之法相合謂之和,非形式相對之謂合。
摔桿子的練法,首先應從定位定步練起,站好持桿的基本姿勢,然后前把不動,手指放松持桿,利用上身前傾的力量,將后把送到前把部位,即后把找前把碰到一起,將桿子向前上方高高舉起。此時前把是虛,后把是實,桿子通過前手半握形成的空心,進行滑動。當雙手把桿子舉到最高處,開始抽后把,下發力,將桿子從前上方摔向后下方,恢復到練習前的基本姿勢。此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后胯的彈性發力,而不是單純的胳膊力量。再有就是摔桿子結束的時候,高度應限制在桿頭對準對方的口鼻部位,不可過低。仍然是“鎖喉”與“斷魂”的含義。(圖10-8、圖10-9)
.jpg)
圖10-8 摔桿子之一
.jpg)
圖10-9 摔桿子之二
以上是基本姿勢的定位摔桿子練習,在此基礎上可采用交叉步(亦稱蓋步)的定位摔桿子練習。練法與定位相同只是更應注意胯部的彈性發力。
定位定步的摔桿子練習,熟練掌握以后,可以進行進、退步行進間的摔桿子練習,即進一步摔一下,或退一步摔一下。學者應舉一反三,茲不贅述。
(五)目標練習
為了提高持桿的穩定性和出擊的準確性,在持桿做活步練習的時候,可以自己選定一個目標,如懸掛一個小絨球,然后在進退步之間,要始終保持桿頭對準目標不可偏離。這其中有奧妙,就是為了保持桿頭的穩定性和準確。不能采取靜態的平衡,而是要采取動態的平衡。具體來說,就是在前把相對不動的狀態下,后把始終要控制桿子,處在順時針與逆時針矛盾擰轉狀態下的動態平衡。也就是用桿頭圍繞著目標劃小圓圈兒。有時是正半圓兒,有時是反半圓兒。這種練習的道理和射擊運動的原理差不多。我們看到過射擊運動員在打鳥的時候,槍筒不是靜止的瞄準,而是對著小鳥劃圓圈兒,越劃越小,最后在摳扳機的一剎那,槍筒才穩定。結果是彈無虛發。其奧妙就是用動態來保證最后瞬間的靜止與穩定。如果為了求穩,越是不動越穩不了。拳術也是一樣,動是為了靜,靜是為了用。
(六)橫桿子
前面談到過,器械是手臂之延長。意拳講究出入螺旋式,無點不彈簧。不管是出手、出拳,還是使用器械,都應注意利用螺旋的力量。以桿子訓練來說,在行家里手的手中,這死的桿子真像一條活的蟒蛇,而不再是二根木棍兒。這全在于使用它的人有沒有功夫,而不在乎器械的本身。傳統的槍法有攔、拿、扎的講法。在槍的運動形式上,看得出是里合、外擺、直刺等。意拳桿子功的表現形式不是很大,只是在與對手器械接觸以后,才能體會到類似傳動軸一樣的那股力量。所謂橫桿,就是在與對方兩桿相交時,利用下肢以及腰胯的擰轉力量,調動手上桿子的擰轉,通過桿子的傳導,將對手橫向發出或使其器械脫手。注意在發力的時候,兩腳以前腳掌為軸,同時向內擰轉;向右轉動身體,頭部向右擰帶動雙臂橫向發力。 (圖10-10)
(七).縮桿子
縮桿子是長兵短用的特殊用法,也是訓練使用桿子的熟練
.jpg)
圖10-10 橫桿兒
程度。是靈活自如,得心應手的某種標志。所謂縮桿子,就是在持桿的基本姿勢下,假設對手非常敏捷,一下子鉆進來,到了自身的跟前,此時這桿子肯定就不好使了,千萬莫慌,雙手同時向后下方發力,將手中的長桿縮短,一般的情況下,當桿子的后頭碰到地面的時候,你面前的桿頭,也正好對準來者的前胸。薌老曾與一位名家比試桿子,當對方進身時,幾乎撞到了薌老的桿頭,薌老一手持桿,另一手擋在了來者的前胸,使
來者五體投地,畏威懷德。 (圖10-11)
(八)桿子的實用
意拳桿子功,籠統地說就是長兵的代表。包括練習槍棒之類的基本功。如磨桿子多系用槍方法。摔桿子也叫劈桿子,多為棍棒打法。橫桿則槍、棒均可應用。所謂槍扎一條線,棍掃
.jpg)
圖10-11縮桿兒
一大片。這里介紹一下拿桿子當槍使用的基本功練習。從持桿基本姿勢開始,運用進退步法接近對手,當兩桿相交的時候,利用整體前傾的力量,雙手順時針擰轉桿子,利用螺旋力伸出桿頭,指向對方左耳部位。不能直奔中間,所謂矯枉必須過正。此時對方出于本能,肯定會向他的右方撥擋,我們利用磨桿子獲得的技術功力,逆時針擰轉桿頭,順對方的桿子下劈。此時有兩種可能,一是砸到對方的前手,使其器械脫手。另一
種可能就是由于合力的作用,我們的桿頭壓住他的桿正好處在其前胸部位,余下的問題就非常簡單了。訓練實踐證明,桿子功過硬的選手,從搭桿到扎上目標,一氣呵成沒有停頓。即薌齋老人所要求的那樣,只有“一”沒有“二”。也就是做任何動作都要連貫。武術運動的動作軌跡,基本上都是環形運動。環形無始無終,多大的環也能做成“一”。 (圖10-12-圖10-15)
.jpg)
圖10-12 桿子的實用之一
.jpg)
圖10-13 桿子的實用之二
.jpg)
圖10-14 桿子的實用之三
.jpg)
圖10-15 桿子的實用之四
二、劈刺功
劈刺的基本姿勢是,雙手持刀,右手為主,虎口貼近護手盤,左手為輔,放在右手下面,輕握刀把的下端。右腳在前、左腳在后丁八步站立,重心放在后腿多一些,所謂前三后七(圖10-16-圖10-21)。在準備舉刀迎敵的時候,意拳創始人王薌齋先生采用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姿勢。他在舉起刀劍的過程中,雙手手腕向內擰轉,使刀刃對準自己的腦門,刀背對準對手。這種握刀的方法和日本劍道的握J3方法截然相反,日本人
舉J1自然會刀刃對準對方。此外一般練JJ劍的人,也自然會把刀刃對準別人。有些人甚至竊笑薌老不會用刀。但是薌老獨創的握刀方法,是智慧和經驗的結晶。當兩個器械相碰撞的時候,薌老是用他的刀背主動或被動地去迎擊對方的刀刃。刀背碰了刃的結果,可想而知,誰能占到便宜。與此同時,在雙方器械接觸的一剎那,薌老雙手向外擰轉,沿著對方的刀劍,順勢做下發力劈之,此時刀刃才朝向對方露猙獰,而對方什么也來不及了。當年澤井和其他與薌老比試過短兵的人,都是這樣一敗涂地的不明究里。當然薌老自身的功力也非常人所能及。在練習劈刺功夫的時候,除了要有深厚的站樁功底,還要進行增強腕力的訓練,如練習大棒子、小棒子之類的常見功法,此不贅述。
總之,古云:拳成兵器就。我們要想掌握好武術器械,首先要有深厚的習拳功底,換句行話說,身上要有東西。若真獲得了拳中真理,掌握了各種力的運用,提高了從事技擊所必須具備的專項素質,則無論學習什么兵器,稍加指點,俱無不精。非一般舞槍弄棒,奄然戲局者所能比擬。
.jpg)
圖10-16 劈刺之一
.jpg)
圖10-17 劈刺之一 局部
.jpg)
圖10-18 劈刺之二
.jpg)
圖10-19 劈刺之二 局部
.jpg)
圖10-20 劈刺之三
.jpg)
圖10-21 劈刺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