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忍術——忍者秘傳武功揭秘》,王紅輝 劉世榮 編著,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忍術的淵源
忍術,是800多年前從日本的栗山和簡屋山區興起,興盛于距今年前,即17世紀的日本幕府時代。在日本戰國年代,社會動蕩不安,一些封建小國經常發生戰爭。在這些爭斗之中,有發生于軍隊與軍隊之間的群體搏殺,也有官員坐鎮觀看的一對一的決斗,因此,忍術就逐漸成為那些兵士必不可少的訓練項目。忍術被定義成是一種利用武功和科學(包括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質學、心理學等)去刺探敵情、騷擾敵軍,進而打敗敵人的一種專門技術。
關于忍術和忍者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是誰創造了這門技術,要得到準確恰當地回答,恐怕得追溯到遠古時代。據歷史記載,忍術起源于中國漢代的五行術,傳到日本以后,逐漸演變成一門獨特的秘術。同空手道、柔道、少林寺拳法等日本武術一樣,忍術中的格斗術是由中國武術傳到日本后逐漸發展起來的日本特色武術。費吉本斯在其忍術著作《萬川集!分兄赋觯喝绦g的思想源自于中國殷周之際的姜太公呂望。姜太公年輕時在商朝都城屠牛賣肉,又在孟津賣過酒,在黑暗的商朝政治環境中,始終窮困潦倒。后來被周文王請去做了軍師,他根據自己對商朝腐敗政治的了解,為周文王謀劃了許多治國大計,在“翦商”事業中立下了大功。姜太公所提倡的“重人事,卻鬼神”精神,是后來的兵學名家所推崇的。姜太公首先提出了忍術概念,并卸載到傳世名著《六韜》之中。后來,孫武、張良、韓信等戰術名家相繼對忍術理論進行了完善,使忍術理論(特別是孫武的《孫子兵法》)倍受忍者階級推崇!秾O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兵學圣典”,它雖然產生于中國春秋末期,其價值卻遠遠超越了這一時空界限,它所揭示的若干軍事原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廣泛而長久的實用性。此時忍術也基本形成了由權謀、陰陽、技巧等幾部分構成的雛形。隨著忍術傳到日本,忍者也就在日本出現并發展起來。忍者和忍術是隨日本古代封建戰爭運用而生,是特殊時代的產物。
日本的歷史學家認為忍術的理論起源于從中國傳至日本的《孫子兵法》,之后再融合修煉道和中山的伏擊戰技巧發展而成的,就是所謂的“風、林、火、山”4字真言。在平安時代武士階級興起之后,大力吸取了中山伏擊戰的戰術精華加以發展。到了源平時代,源義經成功地使用了中山伏擊的技巧~.總結了攻擊面戰法的理論。忍術的中山伏擊技巧,來自住在大和、吉野、鞍馬、根來、伊賀的山地戰經驗。在南北朝時代,楠木正成發展出防御面的兵法。
中國古代的移民對忍者的發展也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因為日本在古代很落后,所以日本政府十分歡迎身懷奇技的中國移民定居日本,日本人把這些移民稱做“歸化人”(雖然歡迎,但還是歧視他們,移民很難被上流社會接納,而且要棄用原居住地的語言和文化,必須改成日本姓名、使用日語)。這些古代的技術移民將各種科學技術和技能技巧帶到了日本,例如制造陶器、盔甲、服裝技術,促進了日本忍術發展。因為忍者的出身大多來自一些窮苦人家的子弟,所以作為很難融入上流社會的移民,“歸化人”們也大量地充當了忍者。“歸化人”通常居住在京都,隨后有大量的人遷移到附近的伊賀或甲賀定居。例如大名鼎鼎的服部半藏就是中國人,他姓秦,秦氏家族是公元3世紀末4世紀初從中國吳國(日本和服的傳統稱呼是“吳服”,正是取自秦氏家族出身的吳國)漂洋過海到了日本定居,之后就改了個日本姓服部。服部半藏投靠于德川家康門下,后來移居江戶。作為德川的家臣,服部半藏率領伊賀忍者所向披靡,戰功卓著。至今日本還流傳著“鬼半藏”的傳奇故事。
忍者和忍術,是隨日本古代封建戰爭運用而生,是特殊時代的產物。忍術,是800多年前從日本的栗山和簡屋山區興起,興盛于距今17世紀的日本幕府時代。隨著日本宮廷追捕,武術勢力的上升及間諜工作的需要,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忍術高手--“忍者”,忍術也日漸盛行。在日本德川幕府時代,間諜和反間諜活動的盛行,無疑也是各種忍者組織的大斗法。
忍術的基本專業技能就是利用徒手格斗的技藝、各種武器和炸藥,從事追蹤、偵探、諜報、保鏢、暗殺等方面的活動。培訓內容里也包括有藝術和科學知識方面的廣泛教育,目的在于幫助他們在執行秘密使命時,能方便地融于所要涉及到的各行各業。
忍術尤其強調精神上的修煉,并將其整個的訓練體系建立在超乎想象的精神修煉基礎之上?梢哉f,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忍術之所以無堅
不摧的真正原因。忍者自幼開始,就被灌輸以對主人誓死效忠的思想,主人的命令,無論是什么,都毫無疑問地執行而成為忍者的行動。效忠主人,為主人獻出自己的一切,對忍者來說是無上的光榮。由于這種封建觀念的深深植入,使得忍者比任何宗教信徒都更加狂熱,更加無所畏懼。
當然,僅憑機械的思想灌輸創造的只是有勇無謀的野獸,而不是無敵的戰士。忍術不止于此,它有著一套切實可行的強大精神力量的訓練方法。忍術的精神修煉是廣泛借鑒東密修持靈法、中國古代道家典籍、泰拳精神修持等精華創編而成。精神修煉才是忍術的秘中之秘。
打造忍者的經典教程
在日本戰國時期,忍術最為發達的地區是伊賀、甲賀兩地。在與世隔絕的兩塊小盆地內,盤踞著60多家土豪,都擁有40~50名忍者。雖然地盤小兵力少,但這里的競爭激烈而殘酷。土豪們彼此勾心斗角,相互算計,伺機抓住機會打擊對手。這兩塊充滿了兇險的血腥地帶逐漸演化成忍術發展的中心。伊賀和甲賀對忍術事業的最大貢獻就是對忍術的理論和技法作出了系統化的歸納和總結,編出了一本忍者的權威修煉教程-《萬川集!。不同流派的忍者都研修《萬川集!愤@本教程,這本書的內容就是指導忍者如何施展忍術的一切理論基礎與技能指導。
費吉本斯的《萬川集!返禽d了許多關于居住在日本南部伊賀和甲賀地區的忍術知識和忍者家族的評論。歷史上的權威們認為這部著作在保存知識和主題的編排上極其全面、系統、合理。這部書是費吉本斯在德川四世統治時期的1676年的夏天編纂而成的。此書的價值不僅在于向人們披露了深諱不露的忍術秘法,而且使忍者得到了一本難得的忍術百科全書。由于作者具有豐富的背景、深厚的資質,因而這本書獲得讀者的信賴。費吉本斯本人就是最有影響的三個伊賀忍者家族成員之一(其他兩個是戰國時代末期的黑特潤家族和默默池家族)。其著作可以說就是一套經過整理和實踐檢驗過的技術和思想體系,它們完全符合各種戰斗的實際情景。因而本書深受忍者的推崇,被權威們稱為最經典的忍術教科書。
這本書共有10卷,第1卷包括介紹、歷史回顧、內容索引和問答部分,其中體現了忍者的宗旨,告誡忍者要記住當一個首領能夠真正引導其部下的心理時,再多的敵人都是可以戰勝的。如果首領同部下思想不一致,則毫無戰斗力。單獨的忍者或抵抗組織足以打敗全部敵人,因此忍者相信,只要戰略戰術得當,就能夠做到以寡敵眾!度f川集!窂娬{忍術是軍事策略中最高效的技能。
第2卷主要分析忍者必須具有的忠誠、動力、道德。由于忍術中有一些招術在一些人看來是有悖于常理的內容,以及詐騙、盜竊的行為,而不是純粹的打斗技法,但這卻是在掌握技能以前就必須具備的。忍術首先要記住一點是為了取勝而做各種可能的事情。在忍者的訓練過程中,第一步是開發忍者的頭腦,賦予他們一個具有絕對優勢的思維。
倘若沒有一個高效的首領的引導,即使是技藝高超的忍者也是難以完全施展其技能的。戰時首領要善于利用環境條件對人們心理產生的影響,最大限度地調動忍者的勇敢精神,激勵忍者的斗志。
該書第3卷概括了管理忍者組織和發揮忍者作用的各種方法,還提到要考慮防止敵方臥底,打入到自己組織內部。
忍術的關鍵是陰陽平衡論。第4卷主要就是“陽”,即忍者能量的明亮部分。忍者運用智慧和創造性思維中的自覺能動力量獲得信息。忍者直接調查或間接地雇人為他搜取敵情,為一個軍事決定提供必要的信息。
忍術認為,對戰爭的認識必須建立在對敵我雙方情況及其相互關系的了解和正確把握的基礎之上。不僅要知己,而且要知彼。了解敵人的優勢和弱項,忍者就知道如何更好地對付敵人。
忍者在戰斗之前就能知道敵人的意圖,他的方法包括:
.對于戰前的各種組織機構有清醒的觀察認識。
.戰斗爆發后要清楚敵方確切位置。
.要對敵人控制區的地理狀況進行了解。
.對敵人的兵力、裝備等情況進行了解。
.對敵人的策略、動向也要清楚。
《萬川集!返5、6、7卷都講的都是“陰”,即忍者能力中陰暗的一面。忍術認為,要想贏得戰斗,還必須使用詭道。所謂詭道,就是運用秘密行動、欺騙、迷惑戰術、恐嚇等手段來使敵人處于自己控制之下。這些手段都是那個時代武士所嗤之以鼻的,他們認為這樣是無恥、懦弱的表現,是不仁的。但是忍者卻依靠偽裝、偷襲、暗殺、潛入內部,捕獲敵人首領或離間分化敵方內部使敵方關鍵人物反叛來獲取他們的勝利。在忍術看來,打不贏戰爭就是最大的不仁,因此在戰斗中使用詭詐,是無可厚非的。
為了防止別人得到書稿后知道了忍術的秘密,《萬川集!分兴谐龅母鞣N特殊招法都是以目錄形式用各種密碼、暗語、詩詞、隱語登載下來的,只有合格的忍者才能得到詳細解釋。這些暗語隱晦難懂,只有被承認為資質深厚的術士才能向徒弟傳授招術的真實意思,這樣,即使得到《萬川集!繁I版書的敵人也不可能學得這個招術。
第8卷敘述了忍者對周圍環境狀況進行洞察的方法。它著重講客觀地理環境及氣象對戰斗勝負的影響,以及在此基礎上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忍者首領在決定一項作戰行動時,總是首先考慮地理環境是否有利,總是反復勘察研究戰場的地理條件,弄清楚在何時、何地行動最為有效,然后才實施作戰行動。古代忍者的作戰行動受天氣條件影響很大。天氣信息包括天氣預報、潮期、月亮盈缺期。通過觀察樹木、植被、太陽、月亮、星座來確定方位等。
第9卷和第10卷主要記錄了忍者的各種裝備。最后一卷標的是“尾卷”而不是“十”,這也許同忍者把“九”看作是靈感和啟發的意思有關,因此((萬川集!芬材苷f是由9卷組成,最后一卷可以說是附錄。
第9卷詳細記載了忍術的登高裝置,其中包括攀登高墻、大樹、峭壁、船側時的一系列器械。另外還借鑒了海盜們的經驗,對忍術的水上器械進行說明,這些器械為渡河或在水中行進提供了途徑。此卷還記載了忍者所使用的開鎖、破墻,移門等各種裝備。
同第5、6、7卷中打斗招術的描述一樣,第9卷的忍者裝置也用的是暗語。沒有入會的人是很難領會這些器械的正確應用方法的。例如在亞卓·亞當斯的《忍者》-書中,就把《萬川集!分械“木腳”解釋成是一種渡河工具,因而貽笑大方。
《萬川集海))最后一部分講的是火具和藥物,解釋了炸藥、煙霧彈、治病治傷藥、迷惑藥、毒藥的制造和使用方法。這些記載是用17世紀日本某地區的方言描述的,任何人對于它的翻譯都是非常艱巨而緩慢的。例如當地的植物稱呼常用地方綽號,像“鳥爪子”指的是某種草藥;“白馬的呼吸”指的是一種開花的植物,一般人從字面上根本無法搞清其指何物。
歷史上的重要經驗并不是《萬川集海))所都能囊括的,真正實用高效的武器、戰略戰術等并不都在一本300年前的書中,而是存在于的日常生活中。這個古老的書籍只是告知我們日本的忍術傳統,使我們從中尋求啟迪,而不能作為我們今天訓練的中心依據。
今天真正的忍者訓練最主要是圍繞避免危險、自衛防身等進行的。在訓練中把歷史上的觀點和創造性地運用相互融匯,使訓練者從精神和身體上為見義勇為、自衛防身做好準備,使訓練者在更為殘酷的沖突時擺脫困境,并且能夠盡享天年,F在的弟子們主要掌握以下訓練:
身體素質練習;
徒手打斗技巧;
棍術、刀術;
自然逃脫術;
……等等。
忍術的原理
忍譜上關于秘密知識的教義可以在印度北部和西藏的古老傳說中找到依據,它認為人體的各個方面都來源于一種普通的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分成五大元素土、水、火、風、空:土,象征固體事物;水,象征各種液體;火,是燃燒的象征,也象征著能量的釋放;風,象征各種氣體?,是亞原子能量的代表,是萬物結構的基礎。這些象征可以用來描述人類的性情,在忍術中也可以象征身體格斗動作。
土姿勢意味著穩定和一個耐心的、持之以恒的心態。忍者要能忍耐,不能發火,但隨時都要準備反擊;水姿勢代表反應,允許在遭到突然襲擊時逃離。這個元素的特征就是躲避,要求忍者估計情況并做出相應的反應;火意味著能量,其姿勢是雙手上舉,身體前傾,準備向前出擊并戰勝對手,要求快速出擊。風元素比較仁慈,要采取措施化解潛在的威脅,但不要使對手受害;空元素是具有創造性的元素,運用在戰斗中就是絕對地自發性和發明能力。理解了土、水、火、風、空的協調作用,忍者的反應才可能是強有力。
忍術的流派
一般人提到忍者流派,自然而然會聯想到伊賀國(現日本三重縣境內)的伊賀流和甲賀郡(現日本滋賀縣南部),日本滋賀縣甲賀郡的忍者發祥地在很久以前叫“鹿深”,這兩處自古就是忍者的故鄉。那里忍術高手眾多,作戰能力超強,流派近50種。著名忍者服部半藏、百地丹波等均來自這里。
伊賀與甲賀的忍術如此發達的原因是什么呢?伊賀與甲賀靠近京都及名古屋,而且位于群山環繞交通險阻的封閉小盆地里,自成一個小天地,可是在戰略上的位置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其靠近日本的中央地帶,所以深受京都文化的影響。這里有很多神社、寺院、莊園。在后來莊園制度土崩瓦解的時候,土豪們就一個個崛起。在戰國時代,這么小的土地范圍內居然有60多個集團。正是因為土地很少,所以大家都想方設法吞并對手的土地,于是每個集團大概都會養40~50個衛士,以便對付敵方,忍者就成為了重要的工具。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忍者,都是從伊賀和甲賀出身的。除了伊賀及甲賀流之外,雜賀、伊勢、甲斐和鈴鹿等地也是忍術高手云集的名所。京都則是忍術中使用的法術(陰陽道)發祥地。忍者世界中流派眾多,如猿飛、葉隱、羅剎、飛蟬、風魔、信濃、武藏、越後、高田、紀伊等數不勝數,全盛時據說有100多個。忍術門派雖然眾多,但是忍術的不同門派之間在戰略戰術方面卻十分相近。盡管名堂各異,充其量只是方法的多少以及動作的快慢有別,事實上在基本套路與招法上差別很小。各門派之所以特點不同,一般是由于過去負責傳授的術士來自不同的地域,或在若干方面有所增減而致;甚至有一些相同的門派,在不同術士的傳授之下,也被冠以另一個新的特點。因此嚴格說起來,這些戰術差不多都是從伊賀及甲賀流分支出去,然后才逐漸演變、發展成另一個新流派,所以伊賀流及甲賀流可以說是忍術的創始源頭。
忍術發達的地區有以下幾處,忍術的流派也就是用以下的地名當作流派的名稱。
信濃、武藏、越後、甲斐等四州和伊賀、甲賀、紀伊等三州,其中后三州的忍術在日本是最為發達的。
以下列出主要州道府的忍術流派:
青森縣--中川流
山形縣--羽黑流
新瀉縣--上杉流、加治流
長野縣--甲陽流、戶隱流、青木流、伊藤流、芥川流
櫪木縣--松本流
茨城縣--松田流
神奈川縣--風馬忍法
山梨縣--武田流、忍甲流
富山縣--越前流
愛知縣--松葉流、一全流
滋賀縣--多羅尾流、理極流、甲賀流
三重縣--服部流、百地流、戶隱流、伊賀流
奈良縣--楠流和歌山縣--紀州流、根來流、雜賀流
京都府--波多野流
岡山縣--備前流
島根縣--福鳥流
福岡縣--黑田流
長崎縣--南蠻流
鹿兒島縣--薩摩忍法
【責任編輯:廖明良】